袁崇煥被崇禎凌遲後,一名小兵立下遺言,至今踐行了17代389年
眾所周知,崇禎皇帝主政明朝的時候,明軍在對陣後金軍隊時可以用屢戰屢敗來形容,扭轉這種局面的是一個名叫袁崇煥的人。
袁崇煥是萬歷四十七年的進士,雖然是科舉正途出身,但袁崇煥卻並不喜歡舞文弄墨,反而喜歡研究兵書,經常和同事之間交流兵法心得,而且每次都能說得頭頭是道。
後來,袁崇煥受到了老師孫承宗的賞識,被調往邊疆負責鎮守邊關重鎮寧遠,袁崇煥的軍事才能開始顯現。
但是,沒過多久,袁崇煥就因不願屈從於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憤而辭職。
直到崇禎皇帝朱由檢上位,魏忠賢伏誅之後,袁崇煥才開始重新出山,這一次復出,袁崇煥受到了崇禎皇帝的寵信,官至薊遼總督。
袁崇煥也沒有讓崇禎皇帝失望,在和後金作戰的過程中先後取得了寧遠、寧錦大捷,不但打死了努爾哈赤,甚至還多次將皇太極打的落花流水。
可是,袁崇煥十分清楚,後金軍隊整體的作戰實力已經遠遠超過了當時的明朝,若是選擇和後金主力決戰,選擇硬碰硬的話,簡直就是『以卵擊石』,於是,袁崇煥選擇了深溝高壘的避戰策略。
希望借助恩師孫承宗打造的『寧錦防線』將皇太極阻擋在山海關之外,待到後金軍隊筋疲力竭之時,再主動出擊一鼓作氣,擊敗後金。
然而,狡猾的皇太極卻成功地避開了寧錦防線,從龍井口、大安口關隘進入關內,大軍長驅直入直接抵達了北京城下。
雖然袁崇煥感到十分錯愕,但是,在袁崇煥臨危不亂的軍事部署之下,後金軍隊最終還是被打退了。
但袁崇煥卻因此被逮捕入獄,不久之後便被判定為『通敵賣國』的罪名,讓崇禎皇帝凌遲處死了。
關於袁崇煥被處死的原因,當時也是眾說紛紜,朝中大臣有人說袁崇煥是養寇自重,借助皇太極逼迫崇禎皇帝答應自己和後金軍隊議和的請求,也有人說是皇太極利用兩個太監對崇禎皇帝實施了『反間計』,誘使崇禎皇帝斬殺了袁崇煥。
但後來的歷史證明袁崇煥是被冤枉的,他並沒有背叛過大明,自始至終都是大明王朝的錚錚鐵骨,孤膽忠臣,即使被冤殺也毫無任何怨言。
同崇禎皇帝的多疑不同,袁崇煥手下的士兵並不相信自己的主帥會投敵叛國,在得知袁崇煥被崇禎皇帝處死之後,一名姓餘的親信衛兵冒著被株連九族的危險,偷走了袁崇煥在轅門外的頭顱,偷偷地埋在了自家的院子裡面。
並對著蒼天立下遺言,從此後人永不為官,要世世代代為袁都督守墓。
袁崇煥通敵叛國的罪名直到清朝乾隆皇帝時期,才真正意義上得以沉冤昭雪,乾隆皇帝親自證明袁崇煥從未背叛過大明,感覺袁崇煥被崇禎皇帝凌遲是一件千古奇冤,決定尋找袁崇煥的後人,進行加封恩裳,卻意外得知了餘族後人為袁崇煥世代守墓的事情,乾隆皇帝大為感動,極力邀請餘族後人出來做官。
但是,面對功名利祿的誘惑,餘族人並不為所動,堅持了自己的初衷,世世代代不入朝為官,世世代代為袁將軍守墓。
時至今日,離袁崇煥將軍去世已經有389年了,餘族後人為了當初的一個承諾,依舊在踐行者自己祖先的誓言。
如今餘族後人,負責為袁都督守墓的人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奶奶,很多人都曾向她表示,可以請別人代她守墓,但是餘奶奶卻委婉的拒絕了。
或許,在餘老奶奶看來,踐行祖先的誓言已經成為了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此可知,雖然袁崇煥被崇禎皇帝冤殺了,但是能夠得到手下如此盡心盡力的守墓,也算是不枉此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