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朝歷代都不缺乏漢奸,就離我們最近且名字非常大的兩個人就是汪精衛和吳三桂。
有趣的是,盡管這兩個人活躍的時間相差了兩百年,但兩人身上卻有很多的相似之處。
第一,兩人都是當時公認的美男子。
汪精衛是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而且他的生活習慣非常好,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不近女色,放在今天都是理想男友的人員,而在當時的國民黨高層中,更是很少有人能做到。
而吳三桂則可以看到吳梅村的《圓圓曲》中對他的評價:白晳通侯最少年。
第二,兩人年輕時都看不到漢奸的影子,反而是意氣風發的英雄少年。
比如吳三桂從小出身於軍官家庭,而且他的舅舅還是遼東名將,所以吳三桂從小就練就了一身好武藝,也因此受到了袁崇煥的欣賞。
所以在袁崇煥進京赴命的時候,他身邊隻帶了兩個人,其中之一就是吳三桂。
當時吳三桂被形容為:孝聞九邊,勇冠三軍,忠孝之名,夷夏震懾。
而汪精衛早年也是視死如歸的革命志士。
在革命黨經歷挫折的時候,梁啟超嘲諷他們隻會躲在熱血青年的身後,於是27歲的汪精衛為了爭一口氣,就策劃了刺殺攝政王載灃的行動,這也是晚清最重要的刺殺活動。
雖然這次刺殺行動最終失敗,但汪精衛卻聞名於全國,他在獄中寫下的『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更是充滿了英雄氣概。
很難想象這兩個人最後心境是發生了怎麼樣的變化,才走上了當漢奸的不歸路。
當然,當漢奸自然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所以兩人的下場也是相似的慘烈。
康熙十七年8月18日,吳三桂病逝。
四年之後,腰桿挺直了的康熙大帝平定了叛亂,他將吳三桂的屍體挖出,補上分屍之刑,又派快馬把屍塊送去相隔千裡的幾個省,讓吳三桂永世不得超生。
而汪精衛在1944年11月10日病逝之後,待遇也非常相似。
他本來被埋葬在南京中山陵西南的梅花山,但是在抗戰勝利之後,蔣介石下令炸毀了汪精衛的墳墓,將他的屍體進行焚燒,然後把骨灰倒進了臭水溝,讓其與便溺相伴,同樣永世不得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