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到底貪了多少錢,翻遍《明史》尋不到,不翼而飛?《網路歷史》

  昨天講了崇禎鏟除魏忠賢的故事,今天我們來統計一下戰利品吧。

  看看明朝末年,崇禎打倒了閹黨集團,一共抄出多少贓銀呢?

史料沒有記載,最可能的原因是皇帝所得少的,可以忽略不計,我們如果看看魏忠賢倒臺之後,那幾年的《明史》,會發現從來沒有人,提到過閹黨贓款這回事。

  每次大明帝國有財政危機時,官員們開口閉口就是請皇上出面解決,從來沒有人說過應該拿閹黨的臟銀去解決,這不是很奇怪嗎?

剛剛打倒了貪污團夥,閹黨的錢呢?

那還真的沒有人提起,翻遍歷史書,很難找到有人,拿閹黨的贓銀做文章的記載。

至於為什麼,說到這裡,你腦海中可能馬上會浮現出韋小寶吧?

  但是真相可能比你想的更加不堪。

其實呢,東林黨,閹黨都是官僚集團的一部分,所以基於東林黨的利益,他們隻是希望皇帝讓閹黨下臺,然後讓他們上臺。

但是絕對不希望官僚集團集體被打倒,所以上疏說起閹黨的罪行時,東林黨從來都是一副,』不殺不足為平民憤,不殺不足以謝天下』,慷慨激昂的忠心形象。

  問題是,等到崇州皇帝真的動手,鏟除閹黨時,主持具體事務的東林黨成員,卻是一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為什麼?

因為大家都綁在一起。

查的太清楚就難看了嘛。

  所以東林黨檢舉閹黨的貪污腐敗罪行時,每一件都是聳人聽聞到了極點,過分的不行啊。

但是,等真的打倒閹黨後,卻沒有一個東領黨成員主張追查閹黨贓款,一個都沒有啊。

  在天啟年間,為魏忠賢建造生祠,之所以成為一種風氣。

固然是因為大家想要討好魏忠賢,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恐怕也是可以趁機貪污公款。

畢竟,打著替九千歲建造生祠的名義,在預算列表上,必須一路開綠燈啊。

誰敢追查為九千歲,錦上添花的孝心?

那就是跟自己的身家性命過不去啊。

  問題是,這種小則幾萬兩銀子,大則十幾萬兩銀子的建築工程,自古以來就是搖錢樹。

主持工程的相關責任人,能不從中大撈特撈嗎?

事實上,建造生祠時的費用,大部分都被經手的官員貪污了。

為魏忠賢建造生祠的人,後來他都難逃被懲罰的命運,畢竟,他們的犯罪證據,可是不動產跑不了。

  但是在此過程中,貪污公款的問題,顯然沒有人關心的,因為打倒閹黨後,大家關心的隻是人事問題,要換自己上位。

至於帝國財政問題,那是皇帝家的事情,就顯得無關緊要了。

  要知道閹黨被清除出局以後的那幾年,大明帝國財政危機那是越演越烈。

這讓大家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啊。

因為魏忠賢在的時候,據說年年有大工程,據說全是貪官。

但是,帝國財政系統依然能正常運轉,等到崇禎皇帝上位之後,閹黨被清除了,所有大工程都叫停了,換上大批優國優民的老官員,帝國的財政系統,反而一日不如一日。

為什麼?

  閹黨被清理出局後,曾經有一個監察部門的中層官員,冒著天大風險出面揭發:今天的朝廷依然各種潛規則橫行啊,貪污腐敗半公開了,咋沒人管啊?

要知道,這一切可是在萬惡的閹黨,被清理出去後的事。

要知道,這可是發生在東林黨,再度執掌大權的崇禎初年。

  然後。

清理閹黨之後大約兩年,敵人就達到了帝國都城之下,然後崇禎皇帝就崩潰了,崩潰的原因不是敵人太厲害,而是自己人的態度。

那些官員們面對這種絕境,還是你推我,我推你,大家一起和稀泥,最後連個具體責任人也找不到。

  每次上朝,不管皇帝怎麼憤怒,下面都沉默不語啊,一副您看著辦的態度。

其實到此為止,崇禎皇帝就覺悟了,非黑即白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可惜的是,崇禎皇帝沒有後來的雍正皇帝那種幸運,他沒有幾十年時間去學會如何鬥爭官僚集團,他的帝國已經火燒屁股,所以他就隻能簡單粗暴。

  接下來的幾年,只要文官們把工作幹砸了,就是死路一條。

皇帝的態度很明確,敢當官,就千萬不要給我找借口,因為找借口也是白找。

當然這種方式並不會奏效,所以崇禎皇帝隻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變得絕望。

  據說崇禎在臨死前說的話是:』文臣各個可殺』。

這到底是誰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