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哪些太監權力最大?一個是東廠,一個是西廠。《網路歷史》

揭秘明朝權力最大的宦官機構,一個是司禮監的東廠,一個是禦馬監的西廠

自古以來太監就是皇宮中不可缺少的一類人群,剛開始太監進宮的目的很簡單,他們隻是為了在皇宮中打雜,因為有很多事情是宮女不能做的。

隨著朝代的慢慢演變,太監的地位也在不斷的上升,甚至開始掌握政權。

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太監跟明朝的太監是不一樣的,他們存在的意義不一樣,也不是一個概念。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明代的官宦有多少個級別:他們包括典簿、長隨、奉禦、監丞,少監,太監等。

當然,想當上太監就得給自己拉一刀,這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是要想成為有頭有臉的太監,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努力的往上爬,這也是一個非常悲慘的經歷,一般都會受到別人的歧視。

他們的內心會變得非常扭曲,甚至變態,畢竟自己生理方面有缺陷,他們覺得自己不夠完整,很容易被別人嫌棄或者是看不起,不過這也是能夠讓他們發憤圖強的一個原因。

太監不是明朝特有的產物,但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壞太監全部都出自明朝,像劉瑾、魏忠賢等等,他們在歷史上非常的出名,但也是大奸臣,甚至到了可以跟皇帝平起平坐的地步,可想而知明朝太監的地位是多麼的高。

有人會問明朝的太監權力為什麼會這麼大,明朝有專門的官宦機構,共有24個衙門,分別是十二監、八司、四局,這些官宦機構中,最高的統領才被稱太監。

在24個衙門中,最有權力的就是司禮監和禦馬監。

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他想把權力緊緊的掌握在自己手上,天下所有的奏折都是他一個人看。

當然他有這個心,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天下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有的時候他一個人完成不了。

因此他的身體也會非常的勞累,長期以往會很透支體力,很容易生病。

朱元璋自然是非常敬業的,也非常的勤政,處理國家大事也非常的積極,可是他的子孫後代就沒有遺傳他的優良基因,反而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遊山玩水,用來尋歡作樂。

明宣帝是一個非常懶的皇帝,他想出了一個非常節省時間的辦法,那就是將權力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權力叫『票擬』,由大臣代替皇帝批閱奏折,再將這些意見附在奏折之上,送給皇帝看,這一部分的權利都是由內閣大學士完成,批閱完奏折交給皇帝。

這樣一來皇帝就節省了很多時間,不用從頭到尾看完奏章,他隻需要批示下臣提出的意見即可,這也是另一部分權利,叫『批紅』。

這樣分配大大的節省了皇帝的時間,提高了辦事效率,同時把權利全部集中在皇帝一個人手上。

但是明憲宗即位後更加懶散了,他連標註的意見都不願意看,把『批紅』的任務交給司禮監去做,所以相當於把國家大事全都交給了太監去做,從此太監才慢慢的登上政壇。

然而他們的權力已經大到無法無天,可以批示處理意見以及是否可以執行,這顯然是皇帝才有的權利,可司禮監就能直接作出這樣的決定。

明代還有很多大臣直接將奏折報給太監,這些奏折皇帝都沒有看過,所以說有很多事情皇帝自己都不知道。

與此同時也出現了禦馬監這樣一個職位,禦馬監可不是養馬的地方。

禦馬監負責掌管草場和皇莊,精英部隊,糧食等,稱得上是有兵,又有錢,而且還不缺糧。

明朝時期,反復出現過兩次西廠,西廠的提督就是由禦馬監太監擔任,他們與司禮監太監擔任的東廠是死對頭,東西兩廠也是明朝時期的恐怖機構,地位超過錦衣衛。

長此以往,太監權力越來越大,其實都是皇帝惹的禍。

如果皇帝沒有將權力下發給他們,也不可能釀成這樣的大禍。

一個人一旦想偷懶,必定有人會鉆空子,所以兢兢業業的做事是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