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十二子朱柏為何會被侄子朱允炆逼得自焚?他的死逼反朱棣?《網路歷史》

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派心腹大將李景隆秘密抓捕十二叔湘王朱柏,在這種情況下朱柏認為自己乃明太祖朱元璋之子,豈能受辱於侄子,於是朱柏點火燒了湘王府,全家自焚而亡。

朱柏死後三個多月,燕王朱棣決定反抗朱允炆削藩,起兵發動了靖難之役。

歲月靜好的湘王

朱柏其實本來是一位歲月靜好的藩王,他自幼就長相俊美還聰明伶俐,史稱為『王幼而美異,長而通明』,而且他還十分勤奮好學,因此他自幼就比較受朱元璋喜愛。

據《明史》記載朱柏十分聰明還勤奮好學,酷愛讀書,經常是手不釋卷,讀書至深夜,就算外出時隨身都會裝幾本書,在馬上或在車中一有空閑就要看書。

由於喜好讀書,因此朱柏頗有文人的感慨,只要遇到風景名勝他都必定文采大發寫下詩文。

朱柏也是朱元璋諸子中最為好學好讀之人,朱元璋的很多兒子在成年被分封到外地就藩之後,離開了朱元璋的管教約束,這些皇子就開始放縱自我,不再讀書學習。

朱柏卻和其他兄弟不同,他被封為湘王後到荊州府就藩,他到了荊州以後反而依舊很自律地學習,沒有荒廢下來,經常還是手不釋卷,找當地的有名望的讀書人請教學習。

僅研讀現有的書籍後來已經不能吸引朱柏了,他還想到修復一些失傳或者瀕臨失傳的古籍,為此他特意在湘王府修建了一座景園閣,他特意邀請了全國各地的名儒到景園閣內校對和修復古籍,把一些失傳或瀕臨失傳的古籍校對修復之後重新出版,可以說朱柏在拯救古籍圖書方面還是有一定貢獻的。

如果覺得朱柏是一個文弱書生那可就錯了,朱柏還是朱元璋諸子中少有的文武雙全之人。

朱柏不光研讀詩書,他還酷愛研讀兵法,他總想著有一天能像父親朱元璋一樣上戰場殺敵。

為此朱柏時常鍛煉自身的武力,史書記載朱柏膂力過人,精於騎射,還精通各種刀槍棍棒等武器使用,性格也與武將有些類似,很是豪邁剛烈。

朱柏在荊州就藩之後,湖南常德一帶曾發生了蒙古降兵叛亂事件,後來這些蒙古降兵跑到了荊州一帶作亂。

這可給了朱柏大展身手的機會,他聽說之後,立刻帶著湘王衛所的士兵前去平叛。

在大戰前夕朱柏佈置戰略說道:『敵兵銳甚,必有以挫之。

令漸沮衄,若縱使得入塞,遺禍將大』

這意思就是說現今敵人銳氣正盛,必先挫其銳氣,讓其軍心渙散再殲滅,否則讓他們跑到塞外,那就會造成更大的禍患。

於是朱柏為了挫敵銳氣,在戰場上自己身先士卒,表現得十分驍勇。

由於朱柏調遣有方,很快這群蒙古降兵的銳氣就被磨平了,並很快就被擊敗逃跑。

朱柏一看他們想逃跑當然不能放走,於是率領衛所士兵千裡追擊這群蒙古降兵,一直追到延安才徹底把他們全部殲滅,以免他們逃到塞外侵擾邊境。

朱元璋得知朱柏如此驍勇善戰十分高興,特意把他召到南京慰勞誇獎了一番。

從這些都能看出朱柏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才。

朱柏不僅文武雙全還十分忠孝,尤其是極為崇拜父親朱元璋。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在南京為15歲的朱柏舉行大婚,朱柏的湘王妃是海國公吳禎之女吳氏,在朱柏大婚之後,按照明朝規矩他就應該攜新婚妻子赴封地就藩。

朱元璋時期每個皇子離開南京赴封國就藩,朱元璋都會親自為他們送行並送給他們每人一條玉腰帶,朱元璋會親自把玉帶系在即將離開南京的皇子腰間。

朱柏也不例外獲得了朱元璋賞賜的玉帶,朱元璋給朱柏和其他皇子系完玉帶,就讓他們轉過身去,他要看看後面的配飾如何。

當時其他皇子都轉過身去,唯有朱柏沒有轉身,朱柏而是將腰帶轉過來讓朱元璋看。

朱元璋就很納悶問他為何不轉身,朱柏回答:『君父不可背也!』

朱柏這番回答讓朱元璋十分感動,也能看出朱柏為人比較忠孝。

朱柏在封地就藩期間,也是循規蹈矩,他基本每天都是在荊州附近出遊,然後遇到風景名勝就吟詩作賦一番,可以說朱柏在封國就藩就是一副歲月靜好的樣子。

從這些事情可以看出朱柏算是朱元璋諸子中很優秀的了,文武雙全還極為忠孝,長得還帥氣,簡直就是現代女人夢寐以求的高富帥皇子。

而且在朱元璋時期,朱柏沒有像其他赴外地就藩的皇子那樣,在藩國內胡作非為,朱元璋曾經斥責批評過很多在外地就藩的皇子,但朱柏卻從來沒有被朱元璋斥責過,可見朱柏在朱元璋時代是一個合格的藩王。

如果朱元璋不死的話,朱柏可能就在荊州城當著湘王繼續過著歲月靜好的日子,不過朱元璋死後,他的大侄子朱允炆就不想讓他歲月靜好地當湘王了。

不容叔叔的侄子

朱元璋本來屬意的皇位繼承人是太子朱標,很可惜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就去世了,年僅38歲。

在朱標去世後,朱元璋思慮很久之後,決定冊立頗有朱標風范的皇長孫朱允炆為皇太孫《朱標長子朱雄英夭折,朱允炆實為次子》。

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初十朱元璋去世後,皇太孫朱允炆就繼位為帝,改元建文,是為建文帝。

遠在荊州的朱柏聽聞父親朱元璋去世之後萬分悲痛,據史料記載,朱柏幾次都哭得險些昏厥過去。

他本來堅持想親自到南京為父親朱元璋奔喪,但是卻受到侄子朱允炆所阻止,朱允炆以朱元璋臨終遺詔『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為由阻止各地藩王奔喪。

其實朱允炆在繼位之初就已經十分提防這些外地就藩的叔叔們,在朱元璋在世時他與朱元璋就探討過藩王問題。

當時朱元璋對朱允炆說:『朕以禦虜付諸王,可令邊塵不動,貽汝以安』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朱元璋告訴朱允炆,他冊封諸子到各地就藩是為了讓他們抵禦外族入侵,能讓邊境安寧,好能給朱允炆一個安穩江山。

朱允炆卻反問朱元璋:『虜不靖,諸王禦之;諸王不靖,孰禦之?

這就是朱允炆反問朱元璋,邊境不安寧各路藩王可以抵禦,那麼如果藩王有異心,誰來抵禦他們呢?

所以別看那時候朱允炆年紀不大,但是他早已認識到了各地藩王叔叔們未來對他皇位的威脅。

朱允炆的回答讓朱元璋沉思良久,後來朱元璋問朱允炆如何處理。

朱允炆則回答:『以德懷之,以禮制之,不可則削其地,又不可則變置其人,又其甚則舉兵伐之』

這意思就是朱允炆處理的辦法就是先用仁德去感化,用禮法去制約,如果不好使,那就得削其封地,再不好使就置換其人,還不好使的話,那就隻能興兵討伐了。

這說明朱允炆在繼位之前就已經意識到藩王對皇權的威脅,他就有了削藩的打算。

而朱元璋聽了他的回答之後沉默良久,最終也認為除了朱允炆所言沒有更好的辦法。

而朱元璋也正是擔心自己死後諸子奔喪會讓朱允炆不安和猜忌,所以朱元璋特意在臨終前留下遺旨不允許諸子奔喪。

朱元璋不允許諸子奔喪的遺旨讓朱柏非常難過,他沒能送父親最後一程,隻能在荊州設祭壇祭奠。

據《湘獻王神道碑文》中記載:自太祖賓天,哭踴幾絕因忽忽內傷,有棄人間意。

這就是說朱柏在得知不能給父親朱元璋奔喪之後,他當時就有了自尋短見為父親殉葬的想法。

從這段記載能看出來朱元璋在朱柏心目中有多麼重要,父親朱元璋的去世讓他的內心世界徹底崩塌了,所以他才會有厭世殉葬的想法。

朱柏這頭為朱元璋去世難受的死去活來,還有了厭世的想法,他的大侄子朱允炆那頭卻已經開始準備對叔叔們動手了。

朱允炆繼位之後就對各地擁兵的藩王叔叔們十分警惕,把打擊各地藩王叔叔們和樹立自己的皇權威信放在首位,因此他繼位不久就想削藩。

而朱允炆削藩的想法也得到了文臣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人的支持,齊泰和黃子澄還分別給朱允炆提出了削藩建議。

齊泰認為要削藩就要從實力最強,輩分最高的燕王朱棣開始《在朱允炆繼位時,由於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和三子晉王朱棡已經去世,所以朱棣是當時朱元璋諸子中年紀最長輩分最高》;黃子澄則認為朱棣實力太強,應該先從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開始削藩,朱橚與朱棣關系親近,先除掉朱橚就等於斬斷了朱棣的手足。

最終朱允炆采納了黃子澄的建議,從朱橚開始下手。

朱橚本身確實人品不太好,朱元璋在世時就多次斥責過他,而且朱橚也確實比較有野心,隻是比朱棣實力差遠了,所以朱允炆拿他開刀也不算是無的放矢。

正好朱橚次子朱有爋與長子朱有燉爭奪周王繼承權,朱有爋故意向朱允炆誣告朱橚與朱有燉謀逆,朱允炆正好就以這個借口派大將李景隆突襲周王封的開封,將朱橚抓回南京貶為庶人。

朱允炆在把朱橚廢除封爵貶為庶人之後,又先後把朱元璋第七子齊王朱榑、十三子代王朱桂以及十八子岷王朱楩都收拾了,這些藩王都先後被朱允炆廢除封爵貶為庶人。

不過朱橚、朱榑、朱桂、朱楩四人都是人品不太好,經常在封地中幹違法亂紀的事情,朱元璋在生前都曾斥責過他們。

他們四人的封爵被廢除之後,朱允炆就準備拿朱柏開刀了,而朱柏相比於他們要好得多,但是朱允炆也沒想放過他。

這就是因為朱柏文武雙全,性格剛毅,與朱棣頗為相像,隻不過朱柏的實力要比朱棣差多了,總的來說朱柏就相當於弱化版的朱棣,朱允炆在動朱棣之前就想拿他練手。

在朱允炆的授意下,湖南地方官員上奏彈劾朱柏在封地私鑄錢幣有謀逆之舉,於是朱允炆就以此為借口派大將李景隆去抓捕朱柏。

在抓捕朱柏時,朱允炆還讓李景隆使了計策,他讓李景隆先秘密派遣軍隊潛入荊州,然後突然把湘王府合圍,再由李景隆出示朱允炆的聖旨。

按照朱允炆的計劃,這樣的話朱柏就隻能束手就擒來南京受審。

李景隆果然按照朱允炆的計策潛入荊州突然圍住了湘王府並向朱柏出示聖旨,朱允炆玩的這種陰招立刻就讓朱柏感覺受到了侮辱,朱柏認為如果束手就擒去南京自己會受到更大的侮辱,在朱元璋去世後他早有厭世的想法,因此他決定寧死不辱。

在被李景隆的軍隊包圍之後,朱柏向妻子吳氏交代:『嗟乎!吾觀前世大臣,遇昏暴之朝,將詔獄下吏,便自引決身。

親太祖皇帝子,南面而王,太祖賓天,疾不及視,葬不及會,抱茲沉痛,有何樂於世!今又將辱於奴婢之人乎?

茍求生活吾不能也!』

朱柏這意思就是說前朝大臣遇昏暴之君被捕入獄就得自盡了,他自己本是朱元璋的親兒子,在南面稱王,可是父親朱元璋去世時,他不能去探望,不能去奔喪,為人子如此活在世上還有何樂趣,現在又要被下級官吏所折辱,他接受不了茍且偷生地活著。

其實朱柏說的這一番話總結起來就是首先因為他不能給父親朱元璋奔喪送終,他覺得不孝順,就有了殉父的想法,其次就是還要被侄子朱允炆這麼折辱。

所以朱允炆玩的這個手段刺激到了朱柏,使得朱柏產生了強烈的寧死不辱的想法。

朱柏與妻子吳氏說完這番話,就與妻子訣別,並痛飲了一杯美酒,然後朱柏就親自放火點燃了湘王府,最後朱柏手挽長弓,騎著愛馬,縱馬躍入火海自焚而亡,年僅28歲。

朱柏自焚後他的妻子吳氏也帶著他的姬妾們為他殉葬,妻妾全都隨他葬身火海。

28歲的朱柏與妻子吳氏隻生育了兩個女兒,卻都夭折了,因此朱柏死的時候是沒有兒子,朱允炆正好就直接廢除了湘王封爵。

並且朱允炆還給朱柏上了一個惡謚為『戾』,這個謚號非常不好,是個典型的惡謚,歲月靜好隻想當藩王的朱柏就這麼被大侄子朱允炆逼死了,還得了一個惡謚。

看一看朱允炆對朱柏的手段如此狠辣,是不是與《明史》中記載的那個『毋使朕負殺叔父之名』的心慈手軟皇帝不太像。

確實靖難之役時朱允炆說過這句話,但是要知道朱允炆說完這句話,朝廷的軍隊對朱棣也從來沒有收手軟過,尤其是兵部尚書鐵鉉和大將盛庸二人在朱允炆說完這句話後都有機會殺死朱棣,尤其是鐵鉉在山東差點讓朱棣中計把他殺死,如果朱允炆這話真得那麼好使,鐵鉉估計不會想置朱棣於死地。

其實朱允炆這句話完全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可以理解,他就是告訴將士們,在戰場上可以隨意殺死朱棣,但是千萬別抓活的,因為抓到活的朱棣就意味著得押到南京讓朱允炆禦審,那樣就讓朱允炆為難了,他肯定是想殺了朱棣,但那樣不就得背負殺叔之名了,所以朱允炆是不想背負殺叔之名,想讓將士們在戰場上直接把朱棣幹掉就完事了,省得給他找麻煩,看朱允炆逼死朱柏就能看出他絕不是心慈手軟之輩。

在李景隆抓捕朱橚時,朱棣就已經開始不踏實了,在朱榑、朱桂、朱楩被廢除封爵後,朱棣就開始和謀士姚廣孝商議如何應對朱允炆了,在朱柏被逼自焚後,朱棣就明白大侄子朱允炆不可能放過自己,而他也隻有兩種選擇,要麼起兵反抗,要麼就和朱柏一樣剛烈地自盡。

所以想一想任何人換成是當時的朱棣都不會坐以待斃,他隻能殊死一搏,因此朱柏的自焚讓朱棣徹底想明白了自己的出路。

在朱柏自焚之前朱棣其實對起兵反抗是非常猶豫的,盡管謀士姚廣孝一直鼓勵他,但是他還是擔心起兵之後是一隅敵全國,可以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朱柏的自焚堅定了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決心,朱棣不想步朱柏的後塵,所以他決心發動靖難之役起兵反抗,因此朱柏算是逼反朱棣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終朱棣歷時四年取得了靖難之役的勝利,大侄子朱允炆也步上了叔叔朱柏的後塵自焚了《官方記載朱允炆是自焚,不過他到底死沒死成為歷史之謎,這裡不做深入探討》。

朱棣登基之後憐憫朱柏剛烈的自盡,於是下旨把朱允炆加在他身上的惡謚全部清除,重新給朱柏上謚號為『獻』,史稱湘獻王。

寫在最後

其實朱柏挺可憐的,他本來是個歲月靜好安分守己的藩王,卻成了朱允炆在削藩上的政治犧牲品,他的死點燃了朱棣,最終激起了靖難之變。

朱柏也算是朱元璋諸子中才能很傑出而且還是最有傲骨的皇子,寧死不辱,真乃性情剛烈之人,不過很可惜朱柏毀在了自己的大侄子朱允炆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