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打明朝,失敗百次重起百次,為何被清朝打敗後就起不來了?《網路歷史》

原因其實很簡單:

第一,滿清的戰略正確,且具有消滅李自成的實力。

李自成其實沒什麼了不起,主要是依賴不斷出現的饑民隊伍。

當時北方連續災害,明朝已經是崩潰邊緣,無法救災,導致饑民不斷出現。

李自成多次被明軍打成裸奔,但只要自己沒死,很快就能網絡一批饑民繼續流竄成軍。

所以,農民軍其實是社會問題。

這些問題不解決,農民軍是消滅不了的。

而明軍的根本戰略錯誤,采用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方法。

也就是這邊有農民軍起兵早就,明軍就稀裡嘩啦跑去鎮壓,亂殺一通。

結果這邊剛殺平,那邊又起來。

這就像野草燒不盡一樣,鎮壓根本就沒有效果,反而導致職業明軍越打越少,越大越弱,最終明軍反而崩潰。

而滿清不同。

滿清的戰略很明確,就是追著蛇頭打,不管別的就要殺掉李自成這些領袖。

把蛇頭打掉了,農民軍就群龍無首,由平庸軍人領導,不難對付。

而且,明軍戰鬥力比較弱,滿清軍隊戰鬥力很強,農民軍遠遠不是對手。

一片石李自成慘敗後,立即向陜西退卻,但清軍追趕速度非常快。

農民軍一大特點是行軍速度快,這樣打不過明軍,也可以逃走。

李自成4月13日從北京出征討伐吳三桂,4月20日抵達山海關,花了7天時間,平均每天行軍約90裡。

然而,清軍速度也很快。

4月29日,李自成從北京撤離,5月8日,清軍在慶都追上了大順軍的斷後部隊。

清軍從薊縣追到慶都,花了8天時間,平均每天行軍約70裡。

這種情況下,農民軍打不過,又逃不掉,逐步被打散。

而李自成因為站不住腳,又沒有自己可靠根據地,越打越弱,隻能不顧一切逃亡,最終在九宮山被殺。

他的部署很多投降,頑抗的則沒多久就被消滅。

第二,解決了糧食問題。

明朝解決不要饑荒問題,其中重要原因是很多土地被兼並,農民數量又多,糧食產量不夠實際需要。

但滿清入關以後,大肆屠殺,導致人口巨減。

加上之前明軍和農民軍混戰多年,人口也有大幅度減少。

學術界對明末人口的估計,的確是在1.5億到2億之間。

然而,在清初的順治年間,男丁人數僅1403萬,人口出現了急劇的減少。

加上小冰河時期的過去,所剩無幾的人口也就不存在太大的生存壓力,意外的結局了這些問題。

打個比方,本來10畝地要養100個人,人人都吃不飽。

現在其中80個人被殺死了或者餓死了,剩下20個人靠10畝地就可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