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楠是朱元璋的第二十六子,這是老朱所有兒子中,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一個,因為他壽命很短,剛滿月便夭折了,所以也就沒有像其他兒子那般弄個藩王當當。
『皇子楠,太祖第二十六子。
洪武二十六年生,逾月殤』《明史•列傳六》
可就是這麼一個近乎完全透明的兒子,其背後卻牽扯出一樁重大的謎案,那就是建文帝朱允炆是否就是殺害皇子朱楠的幕後兇手?
這一切都要從二十六皇子朱楠的死來開始說起。
在《明史》裡隻是簡單地記載了,朱楠『逾月殤』而已,至於什麼死因,以及死後的喪葬等問題則沒有進行明言。
至於在《明太祖實錄》相關的記載則更加少了,甚至連朱楠什麼時候去世的也沒有半丁點的記載。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是一個極其重視親情的人,這一點上從他在《皇明祖訓》裡對藩王所做出的優待和特權就可以輕易看出。
那既然如此,在《明太祖實錄》這樣一本煌煌巨著為什麼連皇子朱楠是什麼時候去世的,都不肯記載呢?
這顯然讓人感到有點奇怪。
而且,如果《明史》的記載是正確的,皇子朱楠隻是簡單夭折而死的話,那麼在《明實錄》裡應有會有所記載才對,畢竟『逾月殤』就三個字,一並記載進《明太祖實錄》裡又是什麼麻煩的事情。
除非,皇子朱楠的死並沒有那麼簡單,以至於導致修撰《明太祖實錄》的史官曲筆諱言。
要想了解其中的真相,我們明顯不能隻從《明史》或《明太祖實錄》這樣的正史去找了,需要去參考一定的野史。
比如明代著名的文史專家王世貞寫過一本野史著作叫做《弇山堂別集》,這本書是王世貞為了揭發『正史』的諱筆,恢復歷史事實而特別著作的,所以該書在野史中還是很具有參考性的。
在《弇山堂別集卷八十八·詔令雜考四》中,我們找到了這麼一句話:
『至於二十五弟,死則焚其軀、拾其骨沈於江』
這一段內容是王世貞,引用明成祖朱棣聲討建文帝逆行的詔令中,摘錄而來的。
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得知皇子朱楠並不是在洪武年間早夭,而是在被建文帝朱允炆大行削藩政策,而給殘忍弄死的。
這時候的朱楠按照年齡來講,應該有七八歲之多,可依舊被朱允炆當做是潛在威脅給焚屍拋江了,朱棣以此來佐證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是有多麼的逆行,同時也宣揚了自己的靖難之役,就是被迫而發起的。
連一個七八歲的朱楠都能夠遭此毒手,更何況其他已經成年的藩王呢?
可能會有人產生這樣的疑問,朱楠不是朱元璋的第二十六子嗎?
朱棣怎麼會稱呼其為二十五弟呢?
這主要是由於朱元璋的第九子趙王朱杞在洪武三年的時候便早夭了,所以朱棣口中的二十五弟,自然指的就是二十六子朱楠。
王世貞所收錄的這一段話,其真實性雖然歷來有所爭議,但卻較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在《明太祖實錄》和《明太宗實錄》中有關於皇子朱楠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