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即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歷史上有名的『馬上天子』,開創了著名的『永樂盛世』,是歷史有名的賢君之一。
明成祖朱棣像
成祖一生有四個兒子,長子朱高熾《即後來的明仁宗》、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他們皆為徐皇後所生,第四個兒子叫朱高爔,早夭,母親名不詳。
在成祖的這幾個兒子中,除了四子朱高爔早夭之外,在其他三個兒子當中,最有可能成為太子的就是長子朱高熾和次子朱高煦。
有一次,成祖單獨召見內閣首府大臣解縉,給解縉說:『朕的幾個兒子當中,朱高煦能征善戰,才智過人,在很多方面與朕頗為相似,這些都是他兄長朱高熾所比不上的』,不知道愛卿怎麼看呢?
成祖言下之意無非就是想立自己最喜愛的兒子朱高煦為太子。
遺憾的是,最終成祖並沒有如願立朱高煦為太子,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究其原因,有以下三點:
其一、自古帝王之家都是奉承長幼有序,立長不立幼的傳統制度,這也是國之根本,不可隨意更改,否則會導致政治矛盾,勢必會天下大亂,引起戰爭的可能。
最終在大臣們的勸諫下,成祖權衡利弊,也隻好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立最喜愛的兒子朱高煦為漢王,立三子朱高燧為趙王。
就這樣,朱高煦與太子之位擦肩而過了。
呂良偉飾演的朱高煦的形象
其二、朱高煦當年隨父親成祖征戰沙場,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深受成祖喜愛。
朱高煦雖然帶兵打仗是個將才,但是為人品行不端,又恃功驕縱,經常無故殺死官民,大臣們都因此指責成祖。
由此可見,朱高煦在眾大臣面前失去了威信,在父親成祖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成為了眾矢之的,所以說朱高煦與太子之位失之交臂也是必然的。
其三、朱高煦倚仗權勢,做盡了不法之事,高達數十起,成祖得知後對其極其失望,予以痛斥,令人將他囚禁於西華門內,準備廢為庶人。
朱高熾念及兄弟之情,在成祖面前極力求情,成祖這才沒有處置朱高煦,隻將他的親信誅殺,並保留了他的封號,強令其遷往到樂安州《今山東惠民》就藩。
可是,朱高煦並不領情,藏怒宿怨,並且對朱高熾的多次致書勸誡也是無動於衷,仍然一意孤行地策劃謀反。
事已至此,成祖再也沒有任何理由立最喜愛的兒子朱高煦為太子了。
後來,成祖駕崩後,朱高煦不但對朱高熾沒有半點感恩之心,而且還更加瘋狂地策劃謀反,也學著父親成祖『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造反,最終功敗垂成,兵敗被誅,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全數被殺。
至此,朱高熾與朱高煦兩兄弟的奪嫡之戰圓滿地畫上了句號。
不久,明朝又恢復了以往的祥和。
《陳令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