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用10萬工匠修建30年,朱元璋陵墓從未被盜,專家:設計精巧至極。《網路歷史》

喪祭儀物,毋用金玉。

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

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

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

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

——《明史》

前言

講述明朝歷史的《山河月明》正在熱播,明朝的開國皇帝一介佈衣滅掉元朝建立大明,朱元璋本身就很有傳奇特色,因此圍繞著這位皇帝也有很多真真假假的故事流傳。

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死後的陵寢也備受關注,位於南京的明孝陵一直都有『明代皇家第一陵』的美譽。

10萬工匠修建30餘年

明孝陵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而且這座陵墓的修建對明清兩代帝王陵墓有深遠的影響。

歷代帝王都很在意陵墓的修建,朱元璋自然也不例外,早在明朝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就命中軍都督府僉事李新主持陵墓的修建工作。

明孝陵一共動用了近10萬工匠,一直到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崩殂,地宮啟用朱元璋與馬皇後合葬於此。

朱元璋下葬之後,明孝陵的地面建築群仍舊在修建,整個主體部分在永樂三年大致完成,整體分為導引建築的神道和陵寢主體建築兩個部分。

一直到『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建成,也就是在永樂十一年這座宏偉的明孝陵才全部完工。

歷經600多年地宮依舊完好

帝王的墓葬中的隨葬品一直被盜墓賊覬覦,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即便推崇薄藏,隨葬品中的金銀玉器也一定不會少。

即便這樣,在經歷了600多年後,經過考古專家的檢測,朱元璋的陵墓除了地面部分的建築出現小規模坍塌外,地宮部分保存的非常完好。

並不是說盜墓賊放過了明孝陵,明孝陵也有被盜的痕跡,但是值得慶幸的是,這些盜墓賊都沒有得逞。

能夠一次次躲過被盜的危險,也讓明孝陵顯得非常的神秘,實際上明孝陵沒有被盜也是考古界的一大幸事,畢竟這些隨葬品完好的保存在地宮中才是最好的歸宿。

這幾點讓明孝陵得以完整保存

眾所周知朱元璋有著雄才大略,在建造陵墓方面他也是很有想法的,因為看到很多帝王陵墓都被盜墓賊光顧,因此朱元璋下令選擇薄葬。

隨葬品中沒有太多值錢的東西,自然盜墓賊也沒有了興趣。

除此之外,明孝陵能夠完好地保存至今,也體現了當時工匠的巧思。

明孝陵的設計十分精巧,明孝陵選擇從山體一側建造,橫向延伸並且上下都無法打通墓葬,這就給盜墓制賊造了相當大的難度。

整個墓道也做了設計,沒有做成筆直的墓道,這種蜿蜒盤旋的墓道整體非常復雜,再加上用了很多防止盜墓的機關,對於盜墓賊來說想要進入墓室非常困難。

總結

除了選址、墓葬建造的創新,以及機關的設計之外,明孝陵在修建之時就一直派兵把守,陵墓修建完成後也會安排人來守墓。

而且明孝陵不像一些帝王的墓葬,選擇在偏僻的地方,明孝陵在南京附近,即便是民國時期軍閥盜墓現象極為多見,因為其特殊的位置也沒有遭到破壞。

明孝陵很早就被國務院公佈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的明孝陵更成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很多到南京旅遊的朋友,都會選擇到明孝陵感受帝王陵墓的威嚴。

【參考資料】《明史》

【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