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臣:臣有意見。
皇帝:我不聽,我不聽。
清朝大臣:臣有意見。
皇帝:拉出去砍了。
總會有一些小夥伴感到疑惑,為什麼清朝可以把大神們訓得服服帖帖地,而明朝的時候就是不行,甚至明朝還有很多臣子敢當面頂撞皇帝庶出皇帝的種種不是。
要注意的是這樣的臣子在明朝的任何一個時間節點都有,可唯獨到了清朝仿佛就是一片天下太平。
所有的官員都認為皇帝非常好,所有的官員也都在積極主動地拍皇帝的馬屁,那麼真的是因為明朝的皇帝昏庸無能,清朝的皇帝異常精明嗎?
還是中間有其他的貓膩呢?
第1點,朱元璋的小事。
先講一件小事,是早些年我和一些學術領域的相關專家研究時討論的,隻不過具體事件我也記不太清了,我也懶得去翻資料了。
單純地來講一件事,那就是在明朝的時候有一個官員,他的等級非常的小,有一天閑著沒事四處溜達,突然發現有一臺轎子從遠處緩緩而來。
這位官員本就閑著沒事,就跑過去打聽一下這個轎子裡面抬的是誰呀,他們要去哪裡啊。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原來竟然是朱元璋老先生叫過來的一頂轎子,轎子裡面藏了幾個美人。
按照皇宮裡面人的說法,朱元璋也沒有什麼特殊嗜好,無非就是叫了幾個美人過去跳一支舞給自己消遣消遣。
但是得知這件事情之後,那個官員卻不幹了,直接就說了不行,我要馬上見到朱元璋。
為什麼要見到朱元璋?
因為這樣做是有違阻滯的,詭異的是這個阻滯就是朱元璋制定的。
於是這個官員二話不說深更半夜就跑到那邊去了,哐哐砸門找到了朱元璋告訴他這樣做不對。
所以說在整個明朝時期,文官的權力非常的大,他們見到皇帝有任何不作為,或者任何做到不對的地方,都會直接上折子去痛罵一頓。
行了,這件事情就這樣吧,我也知道錯了,再往後就不會再犯了,如果是一般的官員得到皇帝這樣的保證,那簡直就是給了自己很大的面子。
但是這個官員沒有他非常強硬地指出,按照要求皇帝應該過來給我道歉。
那這件事情的最終結果是什麼呢?
我不說別的,但凡在古代任何一個皇帝被臣子們如此為難,這個皇帝還能夠好言好語相勸道那基本沒有多少位。
結果沒有想到朱元璋真的出來了,深更半夜又是穿衣服又是洗漱,這弄了好一會終於出來了,給那位官員道了歉,官員才心滿意足的離開了這裡。
再比如明朝還有另外一位皇帝,我就不說名字了,大家懂得都懂,就是喜歡蛐蛐。
拜托,鬥蛐蛐是怎麼了?
現在我不說別的,誰還沒有點樂趣,誰還沒有點愛好了,人家鬥蛐蛐一不傷天害理,二又不擾民,自己在深宮大院裡面閑著沒事,鬥蛐蛐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結果這件事情被文官知道了,文官知道之後,二話不說劈頭蓋臉就一頓痛罵,而且還給這位皇帝戴了很多的帽子。
那些官員說話說得多難聽吧,隻是這位皇帝就說了,你這樣做簡直就是荒淫無道,簡直就是誤國誤事。
那個皇帝聽了之後都鬱悶死了,拜托,我隻是玩個蛐蛐而已,但即便如此,你隻是把這些官員打了一頓板子了事而已。
隻是明朝的政治更加寬松而已,臣子們閑著,沒事可以罵一下皇帝,甚至有一些臣子當了好幾年的鹽官了,因為連皇帝都沒有罵過一句,不好意思,你都不配當這個官。
有一些人他專門就是上去給皇帝罵的,罵完之後將來還能夠給自己隔壁村子的老頭老太太吹吹牛皮。
所以說在整個明朝時期,文官的權力非常的大,他們見到皇帝有任何不作為,或者任何做到不對的地方,都會直接上折子去痛罵一頓。
以至於在後期都形成了一種詭異的風氣,那就是哪位大臣因為把皇帝給收拾了一頓,然後讓皇帝打了頓板子,或者撤官免職。
反而在地方上名聲大噪,一輩子吃喝不愁,那這些官員們看到有利可圖,還不得使勁地批評皇帝嗎?
第2點,清朝的特殊之處。
先說一句話,在清朝的時候,如果你說反清復明,那不好意思馬上就嘎嘣脆了,清朝時期,也就是清朝最鼎盛的那一段時間裡面的確是有文字那啥的。
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也可以理解,因為清朝的統治階層就是滿族,滿族的當時那可是正兒八經的少數民族。
即便清朝的皇帝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的臣子們多多結合多多生小寶寶,將來讓滿族的人口大幅提升,但是非常抱歉也沒見能提升到哪裡去。
所以清朝的皇帝們對於滿族非常的重用,可是對於其他的種族,尤其是漢族,那可是百分百的地方的,如果有一些官員敢說皇帝的壞話,那了不得,第2天可能頭都沒了。
而且清朝之所以皇帝們個個留下鮮明的形象,其實也未必有多麼鮮明,隻不過因為某些特殊的歷史原因或者某些特殊狀態而已,當然清朝對於子女的教育這一點還是沒有問題的,或者說問題不大。
但是這個問題不大,可不是說臣子們犯了錯誤之後就打一頓屁股了事,動不動就滅全族或者滅九族。
皇帝的權力非常大,如果你說的一些話不太合心意了,或者怎麼怎麼樣,可能第2天整個家族裡面一個人都沒有了,甚至雞蛋都能給你搖散黃了。
其實說到底明朝和清朝的區別重點就在於組織,什麼是組織?
一個是朱元璋制定的規則,一個是清朝統治集團的老祖宗制定的規則。
朱元璋時期就已經意識到了皇帝也有可能會犯錯,犯錯怎麼辦呢?
讓這些文官說皇帝的錯,你這些當官的如果不說出來,那就是你的失職。
可是這些在清朝統治階層裡面,仿佛被有意無意地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