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戮功臣?殘害百官?大明劊子手?你們憑什麼冤枉朱元璋?《網路歷史》

《湯和 畫像》

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

明王朝的開國名將,也就是那位當年拉著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一起造反的東甌王湯和,已經到了臥床不起,水米不進,行而將死的地步。

這位當年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不世軍功的湯將軍,如今成了個茍延殘喘的廢人,隻能在床上默默等待死亡的來臨。

但就在此時,一道詔書從宮裡傳了出來——皇帝朱元璋要見自己。

於是,湯和拖著一副殘軀,拼著全身僅剩的氣力,坐上馬車,前往皇宮覲見。

巍峨的城墻,華麗的宮殿,湯和匍匐在大殿之上,重重地叩了三個頭。

寶座之上,是大明天子,那個『開局一個碗,靈活組排上王者』的朱元璋。

朱元璋一直以來,對湯和的感情都是十分特殊的。

這位堪稱千百年來中國歷史上最傳奇的帝王,一生之中,殺掉過很多人。

有跟他作對的敵人,有跟他並肩戰鬥的朋友,還有跟他血濃於水的親人。

帝王弒殺一事,實在是聲名遠播。

但面對眼前的湯和,朱元璋卻實在是難下殺手。

湯和已經老了,頭腦也已經糊塗了。

當皇帝詢問湯和一些有關家鄉故舊和這些年來世道的變化時,湯和已經不能正常對答。

這個曾經駐守江南,平定福建,西征北戰的曠世梟雄,如今隻能在嘴裡發出一兩句含混不清的話來。

湯和自知不能作答,隻好一個接一個的叩頭。

皇位之上的朱元璋看著昔日並肩戰鬥的好友如今老邁不堪,不覺涕淚橫流。

《明史·湯和傳》:和不能對,稽首而已,帝為流涕。

朱元璋,流淚了?

《明太祖朱元璋 畫像》

那個殺人不見血,殺人不眨眼的朱元璋,居然流淚了?

是的,帝王的確流淚了。

驀然回首,自己已經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孤家寡人了。

故人陸續凋零,好似風中落葉。

湯和,已經是自己唯一的朋友了。

但這卻並非是鱷魚的眼淚,而是皇帝一生之中最為真誠的淚水。

皇帝落淚,並非隻是可憐湯和,更是可憐自己。

因為朱元璋明白,湯和的衰老和將死,即代表了自己這一代人的落幕。

強如帝王,也不再年輕了。

終有一天,自己會像湯和一樣,走向自己生命的終結。

而這一切,不可避免,無法挽回。

——題記

《元末亂世》

在湯和之前,朱元璋殺了很多人。

在元末亂世裡打拼的朱元璋,是一個十分醇善又憨厚的人。

他禮賢下士,團結夥伴,是義軍的主心骨,是軍隊裡的老好人。

而就在朱元璋成為大明帝王的那一天開始,他就變了。

那些曾經跟隨朱元璋建功立業,親手將他送上帝位的人們,紛紛倒在他的屠刀之下。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人們對皇帝殘殺功臣的動機研究得似乎十分透徹,而朱元璋殘忍弒殺,卸磨殺驢的行為似乎更加板上釘釘,不容置疑。

但實際上,這完全是一場謬論。

因為朱元璋殺掉的幾乎所有的大臣,朋友,親族,都是罪有應得的。

而至於為什麼作者會這麼說,請接著往下看。

皇帝殺人,主要靠案件推動,

因為就算皇帝再獨裁,但若要做好皇帝,就不能濫殺,更不能在旨意裡寫上『看你不順眼』,就讓錦衣衛抓人,抓完就殺掉。

帝王想要殺人,是需要走流程的。

而頻繁的制造牽連甚廣的刑事案件,就是這流程的開端。

於是,明初四大案發生了。

《胡惟庸 畫像》

四大案,即空印案,

胡惟庸案,郭桓案,藍玉案。

之前呢,作者已經寫過有關空印案,胡惟庸案和藍玉案的相關內容,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翻一下,這裡不再贅述。

雖然不做贅述,但總結還是要總結的。

空印案,是一場文書造假案,一幫大臣們在底下搞小動作,結果被皇帝發現,然後集體被收拾了一頓。

胡惟庸案,是皇帝收拾權力過大,且居心叵測,又圖謀不軌的丞相,並且借機直接把丞相這個官職給廢黜了的案件。

藍玉案和胡惟庸案差不多,胡惟庸是文官集團的權臣,而藍玉則是武官勢力的代表人物,這位囂張跋扈的武將以功勛居傲,結果也被皇帝給收拾了。

郭桓案則是一場震驚朝野的貪腐大案,被皇帝起底,實屬經濟案件。

四大案牽連甚廣,因此獲罪處死的官員不計其數,乃至朝堂之上出現了嚴重的官位空缺。

洪武朝的官員們上朝如上墳,每天趕赴朝會時,必然要和家人抱作一團,痛哭流涕,順便交代一下後事。

原因很簡單,因為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

根據一些官修的史書統計,因四大案而處死的官員,有將近七萬人。

但我們要注意的是,四大案的發生,錯不在帝王,錯在百官。

官員們不搞虛假文書,誰會砍他們的頭?

官員們不去貪污腐敗,誰會閑著沒事兒摘他們的腦袋?

藍玉和胡惟庸不搞囂張跋扈,作奸犯科那一套,朱元璋就算想收拾他們,上哪兒去找理由?

《藍玉 雕像》

我們更要深刻地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皇帝發動四大案的初衷,不是為了殘殺大臣,而是為了修正國法綱紀。

但我們也必須要承認,四大案讓很多無辜的官員獲罪致死,這也是朱元璋嚴重的失誤。

但『對事不對人』,一直是朱元璋在執法中堅守的不二信條。

這個曾經因為元朝腐敗統治而失去父親雙親的孤兒,生平最恨官員貪腐,也最了解窮苦農民的不易。

皇帝的確是過於敏感,但他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體恤百姓,最為百姓著想的人。

他搞四大案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百姓的利益不受到侵害。

說完了四大案,我們再來說一說,那些一直被網友認定為是朱元璋無辜錯殺的人。

首當其沖的,就是劉基。

《劉伯溫》

這個幾乎跟湯和一個級別,陪伴朱元璋奮鬥了一生的大明股肱之臣,死於朱元璋的屠刀之下,一直被人們認為是朱元璋殺害功臣的典型。

但實際上,劉基的死,和朱元璋一毛錢關系也沒有。

《明史·列傳十六》:至是還隱山中,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

八年,疾篤,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史書中把這事兒記敘的明明白白,劉基是患病而死,和朱元璋有什麼直接關系?

《徐達 畫像》

和這件事兒一個道理的,還有徐達之死。

作為明王朝開國的第一元勛,徐達一直被人們訛傳是被朱元璋毒害而死的。

一些影視劇中,甚至還有朱元璋明知道徐達患病,不能吃燒鵝,卻偏偏給他送去一隻燒鵝叫他吃下的故事,這實在是子虛烏有的杜撰。

朱元璋從不加害忠良,他所處死的功臣,大部分都是咎由自取。

除了殺功臣這個謬論,坊間還有流傳皇帝六親不認,專門喜歡沖自己的親戚下手的傳聞。

而最典型的, 就是皇帝殺掉了自己的侄子,朱文正。

十分之巧,關於朱文正,作者也曾經寫過一篇有關他的文章,如不嫌棄,也可以讀來一觀。

朱文正在歷史上除了是朱元璋的侄子之外,似乎並不太出名。

但實事求是地講,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軍事奇才。

他曾在朱元璋尚在創業期間打響的洪都保衛戰中,以數萬兵力抵擋住了朱元璋的死對頭陳友諒六十萬大軍的進攻,實在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的一場奇跡。

《洪都保衛戰》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功勛卓著的大明良將,卻被朱元璋終生囚禁,鬱鬱致死。

但我們要知道的是,朱元璋對自己的侄子如此心狠手辣,不是沒有來由的,而是因為朱文正的成分不是很靠譜,有過想要投靠朱元璋的另外一位對手張士誠的企圖。

朋友們,朱文正都要造反了,都要直接威脅到朱元璋的生命了,朱元璋隻不過是把他關了起來,不過分吧?

這,就是殺人如麻的太祖皇帝?

這,就是屠戮忠良的傳奇帝王?

作者實在是不能茍同。

在作者眼裡,朱元璋是個好人,更是一個好皇帝。

如果非要說朱元璋有瑕疵的話,那麼他的瑕疵,就是太過嚴苛了。

嚴苛到什麼地步呢?

皇帝的兒子秦王朱樉,活著的時候劣跡斑斑,朱元璋就時常處罰朱樉。

等到朱樉死後,朱元璋仍然憤憤不平,對這個兒子多有批評,在給兒子的祭文中,列舉了朱樉的十大罪狀,並且嚴厲的指責了兒子人品不端,實在不是個好東西。

皇帝對親生兒子尚且如此嚴苛,隻見責備之言,不見悲傷之感,而他大殺驕縱不法的功臣,也就十分可以理解了。

《紫禁城》

軍中驕兵悍將,朝中文官勾結,皇親國戚魚肉百姓,貪官污吏迫害黎民。

朱元璋面對的大明,是一個百廢待興的大明,是一個亟待修繕的大明。

我試問一句,皇帝若不如此,又有什麼別的辦法?

又要讓帝王做好皇帝,又要讓他做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傳統意義上沒有一絲一毫瑕疵的好人,作者實在是不敢茍同。

從小的苦難遭遇給了朱元璋極高的自制能力,而這悠悠大明,成就了這個絕對冷酷,無情,精明又狡猾的朱元璋。

他不是愛殺功臣,他隻是愛著天下,愛這黎民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