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時,如果馬皇後還活著,朱棣敢造反嗎?《網路歷史》

其實我們更應該先搞清楚馬皇後是誰,她有什麼能耐阻止朱棣造反呢?

其次我們還需要搞清楚朱棣為什麼要造反?

最後還需要明白為何朱棣造反能夠成功?

如果以上問題都弄清楚了,那才可以對這個問題進行一個準確性的回復,所以接下來,我就帶大家從這3個方面來深入了解一下靖難之役。

一、馬皇後何許人也?

馬皇後《1332—1382年》,『有智鑒,好書史』,大約在1352年左右被義父郭子興許配給朱元璋,後來在1368年朱元璋登基成為皇帝後,她也水漲船高成為馬皇後。

馬皇後主要的功績就是幫助朱元璋處理好後宮事情,她『講求古訓』,在後宮治理方面是個能手,除了後宮治理之外,馬皇後還有最大的優點就是給朱元璋做些提醒,防止朱元璋濫殺無辜。

比如朱元璋為了保住朱家江山,肆意殺戮功臣時,馬皇後就多次建議朱元璋不要繼續殺戮,朱元璋也還是聽取了一些馬皇後的建議。

直到1382年馬皇後去世之前,還依舊叮囑朱元璋要『求賢納諫,慎終如始』,並願『子孫皆賢,臣民得所』,《明史》中對馬皇後的評價是『母儀天下,慈德昭彰』。

縱觀馬皇後的一生,我們根據客觀事實而言,其實她就是一個賢內助,對於權力的控制,她並沒有什麼建樹,要說她活著,頂多也就是給皇帝朱允炆提些任用賢臣以及聽取納諫的建議,至於權利本身,還是掌握在朱允炆手上,因為馬皇後從歷史資料而言對權利並不感興趣,也不會像武則天一樣讓朱允炆成為傀儡皇帝自己掌權。

單純從馬皇後的生平事跡以及能力而言,她對於控制朱棣或者靖難之役並沒有什麼決定性作用,換言之,也就是說即使馬皇後在世,靖難之役一樣要發生。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接著往下看。

二、朱棣為何造反?

朱允炆原本是朱元璋大兒子朱標的第二個老婆生的孩子,朱元璋登基之後將朱標立為太子,可惜朱標太早就去世,去世後朱元璋才把朱標的第二個老婆扶正成為太子妃,然後立嫡孫子朱允炆為太子。

朱元璋這個操作,其實我是無法理解的,他的兒子朱棣,在朱標以及前三個哥哥相繼去世之後,按理來說就是最年長的,而且朱棣戰功赫赫,沒有理由不立朱棣為太子,朱元璋的做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就讓朱棣以及其餘兒子都在內心有些許不滿,隻是不敢說而已。

後來朱元璋於1398年去世,朱允炆登基成為皇帝,這個年輕的皇帝史稱建文帝,可是由於年齡太小,而且朱元璋隻給他留下『三文一武』大臣來輔佐支持朱允炆處理朝政,可以說難度系數較大。

朱允炆沒有賢臣相伴,自己還急功近利,一上任沒有幾天就開始削藩,對他的叔叔們權利進行限制收回,他的做法還相當殘忍,先後將周王以謀反之罪直接貶為庶人,發配雲南、齊王也是謀反,廢為庶人、代王被廢、湘王更是被逼得舉家自焚。

削完這些之後他還打算繼續削岷王、燕王朱棣,他的手段殘忍,沒有留下絲毫餘地,已經徹底引起各地藩王反感,可是朱允炆還沒有自知之明。

輪到朱棣的時候,原本朱棣也沒有想造反,可是他派人收回了朱棣北平的兵權,還把朱棣的燕山三護衛嚴密控制,朱棣一看形勢不對,再看看那些兄弟的結果,最終朱棣也是綜合利弊不得已而謀反發動靖難之役。

三、朱允炆為何會失敗?

原本朱棣手上所有兵力加起來也就十萬左右,而朱允炆全國兵力差不多接近200萬,實力懸殊如此之大,為何朱棣還能反敗為勝呢?

其實這就和朱允炆的軍事能力以及經驗謀略有直接關系,年輕的朱允炆論經驗以及手段謀略斷然趕不上朱棣,關鍵身邊還全是一群能力不足的大臣。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允炆才開始就已經陷入悲哀之中。

比如最開始朱允炆叫朱元璋留下來的武將耿炳文帶領13萬大軍去平叛朱棣,原本按照當時實力而言,朱棣肯定要失敗。

可是朱允炆倒好,眼看56歲的耿炳文被朱棣先後襲擊損失三萬兵馬,就開始坐不住了,耿炳文一再強調要守城熬死朱棣,讓他兵力耗盡,就可以不戰而勝。

但是朱允炆斷然不聽耿炳文的,而是聽取一個文臣黃子澄的建議用李景隆那個乳臭未幹尚無作戰經驗的孩子作為主帥,最終導致朱棣運用遊擊戰術將朱允炆十萬大軍逐漸消耗,再抽時間去內蒙古找到寧王朱權借兵八萬,讓朱棣實力雄厚,勢不可擋,最終朱允炆大敗。

也許你會好奇,全國接近200萬的兵力,為何當時隻有13萬去平叛朱棣呢,這就和朱允炆削藩有很大關系,由於他的殘忍手段讓所有藩王都感到害怕,如今朱棣起兵造反,大家當然選擇隔岸觀火,沒有人願意插手幫忙,所以調遣兵馬難,想要尋求支援更難。

在這樣的形勢下,基本相當於朱允炆已經失去軍心,又怎麼可能勝利呢?

結語

綜上分析,我覺得即使馬皇後尚且在世,她對整個靖難之役又能怎樣控制呢?

朱允炆是皇帝,即使馬皇後對他好言相勸,朱允炆又何嘗會聽呢?

至於朱棣,生命垂危,迫不得已,又憑什麼聽取馬皇後意見不起兵造反?

所以歷史始終就是歷史,某件歷史事件的發生,遠遠不是某個人可以阻止或者徹底改變的,而是需要整個大環境的配合,才可能將一件事情做成功。

清朝時期的曾國藩看著朝廷腐敗,自己用一生的努力去改變,到最後換來的一樣還是自己累死,而國家依舊走向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