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周圍山勢跌宕起伏,山環水繞,是一塊風水寶地。
這裡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後的合葬陵寢,歷經600多年從未被打擾。
圖:明孝陵
1997年,考古學家運用新科技勘探技術,對明孝陵開展了考古學勘查。
勘探結果讓所有人驚呆了,明孝陵不僅是現存面積最大的明朝帝王陵地宮,而且地宮裡的陪葬物完好無損,也就是說從來沒有被盜墓賊光顧過。
這就很厲害了,按理說朱元璋的明孝陵,裡面定是陪葬著許多奇珍異寶,讓無數盜墓賊垂涎三尺。
為何朱元璋能安靜地躺在地宮棺材裡,歷經600多年無人敢來打擾呢?
明孝陵的修建
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從一位放牛娃到當上一國之主,他的一生可謂是波瀾壯闊。
朱元璋坐上皇位不久後,就開始著手為自己修建陵墓。
首先就是考慮以後自己躺在哪兒比較合適呢?
為此他還找了風水大師,和朝廷眾臣們一起到郊外選址,在劉伯溫的建議下,朱元璋最後把帝陵選在了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
洪武十四年,也就是1381年,皇陵正式開始修建,沒想到第二年馬皇後就因病去世了。
朱元璋把馬皇後葬在了皇陵中,皇陵便用了馬皇後的謚號
『孝慈』
,命名為孝陵。
圖:馬皇後病逝
過了十幾年後,朱元璋沒想到自己的兒子朱標先自己一步去了,朱元璋白發人送黑發人,悲痛萬分。
朱標是他最看好的兒子,朱元璋將其葬在孝陵的東側,希望朱標永遠陪伴在自己身邊。
圖:太子朱標
洪武三十一年,71歲的朱元璋駕崩,其實這時候明孝陵還沒有完全修好,朱元璋與馬皇後合葬後,又整整修了十幾年,直到1413年才建成。
明孝陵的修建,整整花了30餘年,動用了10萬多軍民,占地2500多畝,可謂是規模宏大。
朱元璋到底葬在了哪裡?
關於明孝陵,民間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說明孝陵中其實隻有馬皇後,朱元璋並沒有葬在此處,,所謂的明孝陵,不過是一座疑塚。
在南京城裡有一首兒歌叫做
『十三個城門出棺材』
,說的就是朱元璋去世的時候,同時從13個城門中抬出了13個棺材。
每一支隊伍都同樣規模浩大,誰也不知道哪個棺材放的是朱元璋的遺體。
有人說因為朱元璋生前太狠了,因為自己是窮苦人家出身,所以對於貪官污吏狠,對於陪他打天下的功臣也狠。
因為生前殺了太多了人了,所以死後怕有人掘墳報復,於是給自己設立了疑塚。
有人說其實朱元璋的墓在城西朝天宮下,不過這一說法早就被推翻了,朝天宮早年在施工的時候,從未有人在這裡發現過什麼墓葬。
還有一種說法稱,朱元璋其實葬在了北京萬歲山,但是朱元璋去世的時候,正值夏季,停靈七天後,再千裡迢迢地運到北京,恐怕在路上屍體就開始腐爛了,這也不現實。
而明孝陵整整修建了30多年,朱元璋去世後,明孝陵還有千人的軍隊日夜守護,山上還養了1千多頭梅花鹿,號稱長生鹿。
朱棣攻入南京城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到明孝陵哭祭,登基後繼續修建明孝陵,如果朱元璋沒有葬在明孝陵的話,朱棣也不必如此大費周章。
關於朱元璋葬在那裡,雖然眾說紛紜,但是大多數人還是默認,朱元璋就葬在明孝陵。
就算是明朝滅亡了,清朝的皇帝依然派兵守護著明孝陵。
康熙六下江南,五次都去明孝陵祭拜朱元璋。
康熙第一次去明孝陵的時候,按理說皇帝應該走中間的門洞,但是康熙走的卻是旁邊的甬道。
不僅如此,康熙還在明孝陵的享殿,行三跪九叩的大禮,南京城的老百姓都被這一幕都被感動哭了。
而乾隆一直視他的爺爺為榜樣,六次下江南,更是一次不落的來明孝陵祭拜。
朱元璋在明孝陵在建造上,還進行了許多創新。
不同於其他朝代上下宮制度,朱元璋開創了
『前朝後寢』
的陵寢規制。
前朝是祭祀活動的中心,後寢是皇帝靈魂安葬之地,一般人不得進入。
『前朝後寢』將禮制和皇權發揮到了極致,後來清朝也沿用了這一制度。
明孝陵的神道呈『C』形,是按照北鬥七星的佈局排列的,古人對北鬥七星有著十分虔誠的態度,有著『魂歸北鬥』的說法。
圖:明孝陵神道
還有一種說法是,在修墓道的時候,工匠們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有一個人的墓也葬在此處,那個人就是孫權。
於是工匠趕緊跟朱元璋報告,詢問該如何處理?
朱元璋聽到是孫權的墓,倒是表現的是非常大氣,
『孫權也是位英雄豪傑,就不要動他的墓了,讓他給我‘守陵’吧』
於是便繞過孫權的墓繼續往前修,除了繞過了孫權的墓,朱元璋還把玩珠峰下的太平興國禪寺給遷走了。
圖:孫權墓
不僅如此,明孝陵還有著非常完善的排水系統,因為南京多雨水,所
以明孝陵內設有外禦河、內禦河和寶城禦河三條排水系統
,和陵區形成了一個非常和諧的整體,在規劃上可謂是獨具匠心。
更讓人驚喜的是,明孝陵600多年來,從來沒有遭到盜墓賊的破壞,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盜墓賊為何不敢光顧?
明孝陵之所以保存完整,主要是因為三個原因。
首先明孝陵雖然和大多數帝陵一樣依山而建,但獨龍阜是一座堅固的石頭山。
一般的帝陵由上向下鑿開一個深穴,明孝陵不同之處就在與它是橫向深入,把內部挖空,然後在此基礎上建立玄宮。
這種方式雖然工程浩大,但是十分牢固。
盜墓賊如果用普通的方式打盜洞,難度那是相當大的,就算是用火藥,那也得需要相當多份量,這麼一炸,估計整個南京城都聽見了。
而且更巧妙的一點是,明孝陵的墓道,並不是中規中矩的在中間,而是修在了中間偏左的地方,即便是再精明的盜墓賊,也沒想到朱元璋會用『聲東擊西』這一招吧,
其次明孝陵在修建的時候,用的是流沙防盜法。
流沙墓的好處就是,當盜墓賊挖好盜洞後,周圍的流沙就會流下來,把盜洞掩蓋住,你源源不斷地挖,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沙子留下來。
但是沙子時間長了容易結塊,結塊以後對盜墓賊就失去了作用。
專家在勘探的失守,發現明孝陵的封土堆下面,還有一層厚厚的河卵石。
河卵石比流沙又多了一層保護功能,盜墓賊挖開盜洞,河卵石就會留下來把盜洞補上,而且不會結塊。
如果你硬闖,多半是個被砸死的下場,而墓道入口處的河卵石完好無損,也就是說盜墓賊沒有光顧過。
圖:考古工作
最後一點就得歸於歷代統治者的保護。
明朝自然不必多說了,這可是皇帝的老祖宗,而且明朝歷代,都有一支五千多人的部隊守著明孝陵,直至明朝滅亡。
而清朝建立後,就更不敢動了,他們深知作為關外人,要想得到漢人的認可,就必須尊重明代的皇陵。
不僅不能動,還得好好供著。
當年多鐸在滅掉南明弘光政權後,第一件事就是親自拜謁明孝陵,並且派人進行日常維護。
到了康熙乾隆年間,不僅有太監在此守陵,皇帝每次下江南的時候,更會親自來拜謁。
康熙還留下了『治隆唐宋』的石碑,稱贊朱元璋的功績遠遠超過唐宋時期。
清朝晚期國民被迫打開,兩江總督端方為了明孝陵不被破壞,還專門立碑:嚴禁在明孝陵亂刻亂畫。
太平天國時期,洪秀全更是專門去明孝陵祭祀,
後來從國民政府到解放軍解放南京,明孝陵都沒有被打擾,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建國後,在一些專家的主張下,挖掘了明朝萬歷皇帝的定陵,由於技術和經驗不足,雖然挖出了許多文物,但是大量的文物諸如字畫、絲綢等,因為接觸到空氣瞬間灰飛煙滅,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從這之後,周總理下令:禁止挖掘皇陵!
如今的明孝陵,早已成為遊客到南京旅遊的必須打卡之地,或許等到科技足夠成熟的那一天,孝陵神秘的面紗才會被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