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淮右佈衣,天下於我何加焉!』這是明太祖朱元璋回想自己從一介佈衣,經過數十年的打拼,最後到坐擁天下,成為一代帝王的感嘆,其中不乏一種舍我其誰的帝王風范。
是的,我們從不懷疑朱元璋的雄才大略和英明神武,然而他為人所詬病的幾乎都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決絕手段。
朱元璋借明初四大案,將開國功臣幾乎屠戮殆盡,不可謂不殘忍。
朱元璋的性情十分復雜,很難有人能猜得透他的心思。
大明洪武一朝,為官者哪個不膽戰心驚?
稍有不慎便會人頭落地,真正詮釋了什麼叫做伴君如伴虎。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有仇不報非君子!』相信每個人與別人產生了仇恨時,都會有種報復的心態,這是人性使然。
眾所周知,朱元璋出身貧苦,元朝末年政治腐敗,百姓苦不堪言。
朱元璋的父母兄長接連餓死,為了尋找一條活路,他不得已在皇覺寺出家做了和尚。
寺廟的生活雖然艱苦,但至少可以有口飯吃,然而好景不長,朝廷越發腐敗、同時天災不斷,皇覺寺為了節省糧食,便開始『裁員』
朱元璋那時年紀尚小,在寺廟又無根基,很不幸地被住持趕了出去。
自此之後,朱元璋被迫淪為了一名乞丐,盡受人間的悲苦與冷暖。
不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在為朱元璋的崛起,做著充分的準備。
雲遊行乞的生活,讓朱元璋體會了人生疾苦,同時也增長了他的見識與智慧。
朱元璋剛剛回到皇覺寺不久,湯和便給他送來一封信,邀請他去參加紅巾軍反抗元朝。
朱元璋正在猶豫不決的時候,卻被廟裡的師兄弟給告發了,為了躲避官府追殺,他隻好離開皇覺寺,參加了郭子興的紅巾軍。
人們總說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朱元璋就是這樣的人。
他從一個大頭兵,一步步發展成為一方勢力豪強,並以南京為根據地,先後消滅陳友諒和張士誠等割據政權,最終將北元趕出中原,建立了大明王朝。
古人建立大功業,有衣錦還鄉的習俗。
朱元璋做了皇帝自然也不例外,有一次他回鄉省親的時候,突然想到當年與皇覺寺還有一樁恩怨未了,便帶著人去寺裡進香拜佛,順便看望一下曾經趕自己出寺、以及告發過自己的老朋友們。
住持聽說朱元璋駕到,帶領全寺的和尚出來迎接,再也沒有往日頤指氣使的態度,而是低著頭哈著腰,陪在朱元璋身邊。
朱元璋走入大殿,望著高高在上的佛像,正要參拜時,忽然轉頭問住持:『你說朕還需要下跪嗎?
』
這句話說出,驚得住持一身冷汗,他一直擔心朱元璋會借題發揮,趁機報復自己,如果回答不當,隻怕寺裡的所有人都難逃一死。
住持思忖了片刻,靈機一動,回答了八個字:『現在佛不拜過去佛!』
眾所周知,明朝的國號為明,有明王出世之意。
明王即佛的化身,明王出世、拯救天下,說的不就是朱元璋嗎?
朱元璋聽了這個回答,還是比較滿意的,非但消除了曾經的恩怨,臨走時下旨重新敕建寺廟,更名為龍興寺,一躍成為明朝的皇家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