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十年我覺得發生了兩件大事,這兩件事其實又是一碼事。
從大明王朝後面的發展來看,萬歷十年確實挺重要的,國家是繼續蓬勃發展,還是逐漸衰落,就看這一年了!
1.第一件事
公元1582年的盛夏,也就是萬歷十年,一代名相,大明第一首輔張居正闔然長逝。
張居正主政10年,大明兵強馬壯,國力恢復,史稱『萬歷中興』。
他是改革派,且權傾朝野,獨斷專行;個人生活作風也不是太好,接受了大量的財色賄賂。
因此記恨他的人很多,包括萬歷皇帝本人。
他的死對後世影響非常甚遠,首先是他的家人遭到清算,然後他的改革計劃被迫終止,緊接著跟隨他的人也相繼或貶或罪,就連一代名將戚繼光也跟著遭殃,落得個鬱鬱而終的下場。
2.第二件事
張居正死了,萬歷皇帝頭頂的緊箍咒徹底消失了,所以萬歷十年開始,朱翊鈞真正親政了。
他對張居正的感情很復雜,自幼失去父親的萬歷皇帝曾經對張居正敬重非常。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處處受到這位宰輔的壓制,宮中又傳出不少似有若無的緋聞,小皇帝的心理慢慢發生了改變。
剛剛親政的朱翊鈞便發起了對張居正的清算,不光是張居正一系列的人和事都被統統否定,就連張居正在宮中的盟友,大太監馮保也未能幸免於難,被踢去了南京。
3.影響
任何的改革,都是在動既得利益集團的奶酪。
所以歷史上任何一次改革的難度都非常大,成功的也很少,但是為了改革而粉身碎骨的人們卻非常多,張居正也不例外。
張居正的改革給大明朝帶來了生機,但毛病也很多。
假如繼任者是堅定的改革派,這些問題都可以慢慢修正。
但很可惜,皇帝本人討厭張居正,繼任者張四維是張居正的死敵《隱藏的很深》,其他人明哲保身,所以張居正的改革在萬歷十年的時候,畫上了句號,大明朝又恢復成了以前的模樣。
除了政治經濟外,大明的軍改也因張居正的死而流產。
一代戰神戚繼光最擅長的其實並不是打仗,而是練兵。
他發現當時大明的軍隊素質很成問題,因此提出了『百萬邊軍大輪訓』的建議。
洋洋灑灑數千文,中心思想就是要求朝廷將邊軍分批交給他進行訓練,讓大明的全體將士,都變成戚家軍的樣子。
想想明末大明軍隊被後金打得丟盔棄甲,幾乎無人敢挫其鋒芒。
但是渾河之戰,三千戚家軍竟然能夠硬撼兩萬八旗精銳。
兩方在野外展開激戰從黎明打到黃昏,最終努爾哈赤調來重炮狂轟才取得了勝利。
假如九邊百萬軍全是戚家軍的水平,後金如何逞兇?
但戚繼光是張居正的人,所以他的處境很艱難,他的練兵計劃毫無懸念的被否定。
他的部下分分遭到清算,自己也被架空。
最終無奈辭官,憂鬱病逝。
萬歷皇帝親政後並沒有享受多久的愉悅,便厭煩了和大臣們勾心鬥角,隨即開啟了長達幾十年的曠工。
除了對外戰爭,其他的事,一概不管。
明朝在萬歷治下,曾經出現過內閣無人的奇景,整個國家幾乎無人管理。
明朝自萬歷十年後,將張居正的一切抹去,大明朝也逐漸走向了衰敗。
政治上腐敗,經濟上落後,軍事上素質低下,再天災人禍不斷,外有後金作亂,內有流寇橫行。
最終在公元1644年轟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