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崛起。《網路歷史》

元末的時勢造就了諸多的英雄,而朱元璋也是其中的一位。

在各個勢力風起雲湧的時候,朱元璋很尷尬。

因為他的實力實在有限,滿打滿算也不過一個和州,還總是被元政府軍追著打,雖然積極向正牌紅巾軍韓林兒靠攏,獲封了副元帥,也隻是在名義上有了歸屬感,於實質上並沒有得到多少幫助。

朱元璋不是一個小富即安的人,何況他也不富。

幾萬人坐鎮一座小縣城,有糧食吃那是義軍,沒糧食吃估計就變土匪了。

這時候戰略決策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往哪打呢?

朱元璋決定向江南發展,尤其是集慶《今南京》,一來江南富庶,起碼糧食夠吃;二來集慶地勢險要,適合建立根據地。

方向定了問題也就來了,渡江的話得有船,朱元璋沒有。

元代的集慶路《今南京》

不過這也無妨,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

戰船沒有就用漁船嘛,巧的是這時候有人來投奔,廖永安、俞通海率巢湖水師《名義上的》來投,剛打一哈欠就在旁邊掉一枕頭,朱元璋,你不成事誰成事?

整編、安排妥當後,至正十五年六月,朱元璋親率水陸大軍渡江,攻占采石,徑取太平,大敗元軍,到達集慶城下。

集慶這可是大城市,而不是像鐵嶺那樣屬於比較大的城市,城防堅固,糧食充裕。

靠漁船武裝起來的朱元璋委實不好啃這塊帶肉大骨頭。

從八月開始第一次進攻,一直到第二年才攻克,期間都元帥郭天敘和另一位副都元帥張天祐戰死,朱元璋遞補上位都元帥。

這一戰賺大發了,非但有了比較硬氣的根據地,還擺脫了兩個影響發揮的豬隊友。

而這期間由於起義軍實在太多,元軍能抽調出來的兵力實在有限,朱元璋就這樣撿了一個大便宜,隨即改集慶路為應天府。

名義上的領導小明王韓林兒也大為滿意,提升朱元璋為樞密院同僉,朱元璋先生開始了對江南行省的經營。

現在有地盤了,戰略決策又一次提上了日程,往下怎麼發展呢?

周邊環境似乎並不友好,西有徐壽輝,東南是張士誠,東邊和南邊還在元朝統治下,隻有北面是友軍劉福通,但是他面臨著更強大的壓力,那就是元朝正規軍主力。

這一時候,一個叫朱升的人為朱元璋提供一個建議”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這個策略也為朱元璋所采納。

高,實在是高!築墻則可固守,積糧則可備荒,緩稱王則可以避免被元政府追著打,簡單歸納就是”猥瑣發育,別浪”。

朱元璋從這個建議裡獲益匪淺,當韓林兒的大宋國、徐壽輝的天完國和張士誠的大周國先後被元政府軍按在地上蹂躪的時候,朱元璋由於隻是受命於韓林兒,其本身倒沒有成為被針對的重點,因此也得以在夾縫中生存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