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人,漢族,字國瑞, 初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軍改為現名朱元璋。
中國古代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歲,廟號太祖,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明太祖洪武大帝朱元璋和馬皇後的陵寢,坐落於現在的南京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的明孝陵,距今超過六百年的歷史。
相傳獨龍阜風水極佳,南朝梁代的名僧寶志禪師便安葬於此,這塊寶地隻能興旺一人,於是朱元璋將寶志禪師的墓遷走。
明孝陵始建於洪武十四年,永樂三年才正式竣工,歷時整整25年,陵墓亭臺樓閣全都具備,掩映於松柏常青之間,陵園整體結構是依山為陵,寓意天圓地方。
圖為馬皇後
當年在陵園中還放羊了千餘頭鹿,每一頭鹿的項下都掛著銀牌,上書”盜宰者抵死”的字樣。
為了保護陵園不受侵害,明代列位皇帝還在這裡派駐一萬多專門用來看護陵園的軍士。
民國時期,社會動蕩不安,軍閥割據一方,各種牛鬼蛇神上竄下,這樣的社會背景也間接開啟了空前的盜墓時代。
很多大軍閥直接參與盜墓,尤其是清朝的清西陵,被盜了很多次,慈禧太後、光緒皇帝陵墓那更是被挖了個遍。
但是,明朝的皇陵幾乎都巋然不動,除了萬歷皇帝定陵被考古發掘外,其餘完好。
這到底是為什麼?
一,找不到地宮確切位置
明孝陵雖是朱元璋的陵寢,但很長一段時間,沒人能夠確定朱洪武的地宮位置在哪裡《山很大》。
而且傳說中,朱元璋下葬時,13個城門同時出殯,讓人真假難辨,所以洪武大帝的埋骨處,一直都是眾說紛紜。
二,距離首都很近
明朝皇陵主要分佈在南京和北京,而明朝選擇皇陵有個特點,就是離首都很近,明十三陵,南京明代皇陵都位於城市的近郊。
因此,皇陵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城裡立馬就能知道,並做出反應。
因此,盜墓明朝皇陵非常危險。
另外,明孝陵一直都有專人守衛,明代時,有守護陵寢的衛兵;清代時也委任有專人,撥發有專款修繕管理陵園《為了籠絡漢人》;民國之後,孫文也派過專人管理明孝陵。
三,地宮非常堅固
明代的陵墓大多繼承了朱元璋陵墓的修建特點,朱元璋在創業時期也沒少幹過盜墓的勾當。
因此為了防止盜墓,將陵墓修的的銅墻鐵壁,而且地宮入口直接嵌入山中,十分難找。
後代明朝皇帝,基本都繼承了這一套,地宮修建異常堅固。
四,民族情感
清朝的陵墓修建也很堅固,為什麼被盜?
這肯定有很多民族感情的原因。
首先,盜墓清朝陵墓的都是漢人,並且都是用炸藥直接炸開,盜墓規模很大。
比如說孫殿英,動用一個軍盜墓清西陵,盜墓後,還跟人說,自己盜墓是報祖宗之仇。
因此,作為當時的漢人來說,是不會把矛頭對向漢族人的明朝皇陵的,那不是欺師滅祖麼?
五,傳說有防盜機關
人們發現,在獨龍阜山體上存在著大量的,有人工堆疊痕跡的鵝卵石。
不知道為何當年工匠們費盡心力的將這些鵝卵石運到山頂的目的是什麼?
所以就有人認為:這是防盜機關,如果有人在下面盜挖朱元璋的地宮,堆砌在上方的鵝卵石,就會通過預制的孔道滾落,填滿墓室,盜墓人自然有去無回。
六,孝陵結構異常復雜
孝陵結構異常復雜,內部彎彎曲曲的細道猶如迷宮一般,盜墓賊即使僥幸進入,也很有可能會迷失在地宮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