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告老還鄉,卻沒有回家的路費,朱元璋得知後大怒:處以極刑。《網路歷史》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歷朝歷代都有著名的清官。

雖說清官都是流芳百世,但是結局大多都不圓滿。

當然各自的不圓滿有各自的不同。

在大明王朝就有這樣一位清官,曾秉正。

為官數載,在被朱元璋罷官告老還鄉後,竟然沒有足夠的回鄉路費。

這讓後人聽說,迷惑不解。

但是事實的確如此。

曾秉正在萬般無奈之下,賣了自己四歲的女兒,才將將湊夠了路費。

這樣有悖人倫的事,讓人聽了心驚膽寒。

曾秉正到底是清官,還是沒有人性的父親?

真實的歷史無從考證,我們隻能從歷史的點滴記錄中,探尋一下,這位為官清廉,卻最終出賣自己親生女兒的父親,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在朱元璋建國初,出現了一次異象。

朱元璋非常害怕,因為異象代表國家的震動,或者有戰火,或者有饑荒。

此時曾秉正上疏數千言,其中曰:『古之聖君不以天無災異為喜,惟以祗懼天譴為心。

陛下聖文神武,統一天下,天之付與,可謂盛矣』

此篇大作正符合出身佈衣的天子朱元璋的心意。

朱元璋看到這樣有理想有報復有才情的曾秉正,很是高興。

便把曾秉正調到身邊,曾秉正到了朱元璋身邊,一路高升,官至通政司通政使。

通政司相當於朱元璋的皇帝助理,全國所有的奏折,事無巨細,都要通過通政司。

曾秉正首當其沖的成了朱元璋的重要協理國事的官員。

像曾秉正這樣官拜通政司參政使,每年的俸祿也隻有400石。

相當於現在的20萬,可是在當時的明朝,20萬真的不算高收入。

因為朱元璋隻印刷貨幣,卻不回收。

而且總印刷,使得通貨膨脹嚴重。

在當時的市場上隻有金和銀才是真正可以流通的貨幣,因為人們隻相信金和銀是不會變的。

朱元璋印刷的貨幣都是紙幣,儲藏時間長了還有腐壞的可能。

但是在朱元璋認為,20萬已經夠多了。

他真是不理解清官的疾苦。

在明朝,如何為官,當然要看朱元璋的臉色。

朱元璋出身農民,家裡因為貪官污吏的苛捐雜稅和迫害,餓死的餓死,倒插門的倒插門,要飯的要飯,甚至逼得朱元璋出家當了52天和尚。

後來直接進了丐幫。

這些都讓後來的朱元璋對官員們不得不嚴苛管理。

由此明朝出現了許多著名的酷吏。

因為朱元璋剛剛建國,需要人才的及時補充,可是又怕貪官出現,就用酷吏來震懾。

酷刑讓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變著花樣的折磨人,那些刑罰都是駭人聽聞的。

朱元璋也是歷代皇帝裡殺人最多的。

明朝的官員選拔和管理上,都比較苛刻。

朱元璋重視出身普通的才子。

他認為出身卑微,最了解人間疾苦的人,最適合為官。

曾秉正為官時,的確是走到了百姓中間,為百姓伸張正義,解決百姓的實際困難。

得到了百姓的愛戴,時間是公平的,後世依然記得他殫精竭慮為國家為人民的付出。

這中間,一定會觸及到許多人的利益。

為他後來被罷官埋下禍端。

曾秉正為官清廉,或者說他也是激進的民族主義者。

在當時的明朝,有一些外族官員,曾秉正非常反對他們為官。

他認為,所有的外族都是有異心的,大多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事。

不能有真心為明朝為人民為官的外族人。

因此,他得罪了許多人,甚至被孤立起來。

那些人營黨結私,官官相護。

曾秉正即被尊為清官,說明他不跟貪官污吏來往。

還有一些想結交他,不貪腐的,也被他拒之門外。

他往往為了朝堂之事,仗義執言,不給人留餘地。

有時連皇帝,他也敢懟上幾句。

這樣註定了他告老還鄉的結果。

曾秉正仗義執言,其實就是剛愎自用,仗著皇帝對他的喜歡,而不在乎群臣關系的維護。

曾秉正認為只要一心做事,身正不怕影子斜,別的就不用管。

那是不對的,他作為上傳下達的重要職位,不止要充分理解皇帝的旨意,還要維護好群臣關系。

用自己的能量影響皇帝,團結大家。

易經上說,直言者,即是智慧不夠。

真正有智慧的人,是懂得變通的。

變通者,萬事皆通。

直言進諫,不但沒有達到目的,卻被罷官免職,得不償失。

無法繼續自己的清廉公正為官的理想,又讓小人得了勢。

曾秉正因為得罪了許多同僚,他們聯名上書彈劾曾秉正。

朱元璋再喜歡曾秉正,也架不住群臣不斷的攻擊。

最終,朱元璋也忍受不了曾秉正的處事,對他罷官。

在明朝為官,發現貪腐60兩,就是死刑。

還有酷吏虎視眈眈的審視這官員們。

讓許多官員每天都是膽戰心驚,惴惴不安的。

而且允許普通百姓告官員,外地的還允許直接押送進京。

即使這樣,還是有許多的貪官污吏,甚至最後更加腐敗。

對於曾秉正這樣的清官,不用擔心被人告,但是真的沒有積蓄。

平時生活都難以維持。

山高路遠的返鄉之路,如何為繼。

當他聽到被罷官,震驚之後,最發愁的是如何把一家老小帶回老家。

因為清廉到雖然沒有家徒四壁那麼誇張,但也沒差到哪去。

最終想到的辦法就是賣了4歲的女兒,湊夠了路費。

我們想象不出,曾秉正如何決定地把親生的四歲女兒賣了。

我們隻知道這是他最終的決定。

當朱元璋聽說他出賣女兒的時候,非常生氣。

因為明朝崇尚儒家,曾秉正這樣悖逆人倫。

朱元璋命人馬上抓回來,處以腐性。

腐性對於男人是最殘忍的刑罰。

曾秉正被處以腐刑,而不是殺頭,也是朱元璋對這位清官的法外開恩。

朱元璋是認可曾秉正清官的。

曾秉正在後來的歷史中沒有任何記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