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明朝開國黃帝朱元璋,出身卑微,年少時期曾以放牛為生,他本以為自己會平凡的度過此生,可沒想到朱元璋運氣極好,入寺後的雲遊讓他漲了不少見識,後來又進入了紅巾軍,一起抗擊元朝,經過多年的努力,他居然一步步的爬到了皇帝的位置。
眾人拾柴火焰高,朱元璋當上皇帝必然不可能缺少其他人的幫助,而說到幫助朱元璋的人,就不得不提起李善長了,此人飽讀詩書,跟著朱元璋打江山,還得到了朱元璋賞賜的免死金牌。
可正所謂伴君如伴虎,朱元璋最終也沒能放過李善長,他本想拿出免死金牌來抵命,可在見到免死金牌背後的一句話時,他便徹底心灰意冷了。
免死金牌背後,到底寫了什麼呢?
李善長出生於安徽定遠,自幼聰慧,學習也很刻苦,他打小就特別愛看書,尤其是關於兵法之類的書籍,這也為後來的李善長輔佐朱元璋奠定了基礎。
雖然李善長飽讀詩書,但是一直得不到重用,他對此十分苦惱,迫切的盼望著有朝一日能大展身手,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
沒成想,沒過多久,機會就來了。
朱元璋參加郭子興的紅巾軍後,雖然他小時候沒讀過什麼書,但是由於有著雲遊四方積攢下來的見識,在軍營裡表現特別突出,因此很快就被郭子興看中,被提拔為了大將軍,後來甚至還被郭子興收為義子,一時間風光無限。
在跟隨朱元璋後,李善長利用了自己所學的兵法知識,給朱元璋出了不少主意,漸漸地,變成了朱元璋的心腹之一。
隨著朱元璋的名氣越來越大,許多有識之士也紛紛前來投靠朱元璋,而這些人的篩選,任職等工作,也交到了李善長的手上,不僅如此,軍中的物資分配,補給,甚至是軍中大小矛盾,朱元璋都交給了李善長來管理。
李善長不僅善於管理事務,自幼學習兵法的他,在軍事上也是人才,一次,在朱元璋帶領主要兵力,進攻雞籠山寨的時候,李善長帶著其餘兵力,鎮守後方,元軍打探到消息後,便派人前來進攻李善長帶領的部隊,李善長便運用兵法知識,設下埋伏,一舉殲滅了前來突襲的元軍。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論功行賞,封李善長為太師,左柱國等一大堆職務和頭銜,這讓李善長從此變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此外,為了感謝李善長的出謀劃策,朱元璋特意做了塊免死金牌,遞給了李善長,並告訴李善長,稱這塊免死金牌無論什麼情況都可以免死一次。
李善長一時間,風光無限,眾人看見李善長,眼裡隻有羨慕。
然而,李善長在眾人的吹捧中,心氣越來越高,他也越來越覺得自己與別人不一樣。
仗著自己乃開國功臣,平日裡與皇帝私交甚好,李善長開始在朝堂之上,盛氣凌人,遇到與自己意見不合之人,便采取打壓的態勢,還經常向朱元璋打小報告。
朱元璋見此也沒當回事兒,他覺得李善長功勞很大,而且作為一介文官,進諫本是職務所在,於是便對李善長非常縱容。
可殊不知,李善長見到皇帝都對自己禮讓三分,便越來越肆無忌憚,不斷的與其他大臣產生糾紛,挑起矛盾,絲毫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正所謂,狡兔死走狗烹,當上皇帝的朱元璋開始在意起了自己的皇位,他害怕有人謀朝篡位,於是便找各種理由,殺了非常多的人。
其中就有武將胡惟庸,因為有人告密,稱胡惟庸意圖造反。
而李善長也與胡惟庸密謀一事有牽連,但朱元璋考慮到與李善長的關系,並沒有殺掉李善長,而是選擇放他一馬,並沒有仔細追查。
過了幾年,李善長生病辭官,朱元璋決定,給李善長一個空閑的位置,以便他能在家安心養病。
可李善長不願意放棄自己的權利,這使得朱元璋對李善長產生了殺意。
後來,『藍玉案』爆發,有人舉報李善長,說他曾經參與了胡惟庸造反一事,其實說李善長造反,這個理由還很牽強,他隻是聽到了胡惟庸的計劃,卻沒有報告朱元璋而已。
可盡管如此,朱元璋這次卻沒有再放過李善長了。
於是,等到李善長反應過來時,自己已經被禁衛軍團團圍住。
這時的李善長,十分的震驚,心裡也產生了悔恨之情,如若自己當初有所收斂,又怎會落得如此下場。
可現在後悔已經來不及了,當務之急,他必須趕緊想出活命的辦法,突然他想起來,自己身上有著免死金牌,於是李善長趕緊拿出了那塊免死金牌。
隻不過,另李善長萬萬沒想到的是,朱元璋見此隻是淡淡的撇了一眼,說到:『看看後面寫了什麼!』李善長聽聞,趕緊把免死金牌翻過來,一看,頓時失去了掙紮的想法,隻見上面寫著:謀逆者不免死。
就這樣,李善長被殺,連帶著被殺的,還有李善長家族中的全部男女老幼。
雖說伴君如伴虎,可是即便是老虎,自己若是不作死,老虎也不會主動來咬你。
正如文中的李善長,如果他能早早的認清自己的處境,擺正自己的地位,恐怕子子孫孫,都將獲得榮華富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