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三十六家勛貴,隻有三家得以傳承到崇禎一朝。《網路歷史》

朱元璋開國時,所封的首批勛貴中,有六人獲封公爵,二十八人獲封侯爵,二人獲封伯爵。

在這三十六人當中。

隻有三人世代傳承到了崇禎一朝。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著手封賞功臣宿將,最高者為正一品上柱國,最低者為從五品武騎尉。

在首批勛貴中,有六人獲封公爵,二十八人獲封侯爵,二人獲封伯爵。

其中六公為: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鄂國公常茂《常遇春之子》、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

二十八位侯爵。

兩位伯爵是:誠意伯劉基、忠勤伯汪廣洋。

歷朝開國皇帝都殺開國功勛,所謂的不殺也是以另外一種方式罷黜開國勛貴。

但殺開國功臣殺得像朱元璋這樣的確實沒有,殺得太絕了。

朱元璋的開國勛貴中,本稱為的淮西集團,最著名的李善長、徐達、鄧愈和常遇春。

而朱元璋殺淮西勛貴集團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個原因是個人猜忌心太重,第二是淮西勛貴集團的尾大不掉。

第三個原因是太子朱標早逝。

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

和洪武二十六年的時候,以謀反罪誅殺藍玉。

兩場大案幾乎將淮西勛貴集團誅殺得幹幹凈凈。

如果朱標不早亡,明初這些勛貴家族能少死一些。

可惜歷史沒有假如。

朱元璋在位的時候,淮西勛貴集團已經形成抱團之勢,朱元璋覺得他在位時尚可駕馭,一旦嗣君繼位,功臣集團完全有能力駕馭朝局,控制皇帝,而朱允炆年紀太小,能否控制這些勛貴就難以保證了。

應該說朱標早逝,是他大開殺戒的一個主要原因。

幾乎無一幸存。

如果從朱元璋封爵到崇禎一朝至明亡。

淮西勛貴隻有三家徐達、沐英、郭英三家始終傳承到底。

這三家又以徐達一家最為發達,魏國公徐達家族。

幾乎是與大明王朝同生共死了。

徐達本人得以善終,而其長女則被嫁給燕王朱棣,後來成為皇後,就因為這一層關系,歷經靖難之役,魏國公一系仍得以延續到明朝覆滅。

徐達家族不僅時間最長,一門兩公爵也是明代絕無僅有的。

如果說徐達一門兩公雖然是奇跡,但隻是勛貴,並無實權。

而沐英一系更是難得,因為沐英一脈擁有實權,從洪武三年沐英獲封西平侯,而後在永樂四年,沐晟因功晉升黔國公。

沐氏家族以黔國公、鎮南將軍的職務世守雲南,一直得以延續到南明覆滅。

除了徐達與沐英之外,再就是武定侯郭英。

郭英是因為在洪武十七年,追隨傅友德平定雲南的功勞,被封為武定侯。

郭英的勛貴得以保留,很大程度是因為,他的姐姐嫁給朱元璋為寧妃,因此朱元璋對郭英非常優待、一直傳到崇禎一朝。

追隨朱元璋起兵的淮西勛貴們,大多早早身死爵除。

而延綿最久的徐達、沐英兩大家族,因其人品端正、子孫後代也多為國出力而得以保全,沐英一系世鎮雲南,傳承最久,或多或少都有『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的意思。

沐家長期在外,每一代安分守己,盡職盡責,這確實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