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八年,從蘇州府常熟縣到京城南京的官道上出現了一幕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少有的奇特景象。
一農民頭頂『紅寶書』走在前面,另幾個農民押解著一位被五花大綁的頂冠知縣緊隨其後,大搖大擺地向京城進發。
200多裡旅程上,一路向西,無人敢阻,沒人敢攔,沿途官員還得供吃管喝。
走在隊伍前面的那位便是『明朝最牛農民』陳壽六,被綁的就是他的父母官常熟縣知縣顧英,緣何出現上面這一幕,且隨小編一起看看此前發生了什麼?
洪武年間,吃飯、用筷子、穿衣服都有嚴格的規定,農、軍、匠、樂更是各守其道,不敢造次。
因此,陳壽六這個農民想不本分都難,隻能種田為生,勉強度日。
可這年的秋天,得為兒子操辦婚事,毫無結餘的陳壽六就有些犯愁了。
他隻好通過皂隸跟知縣顧英求情,希望能夠將田賦寬限到次年再交,這樣他就可以賣糧把兒子的大事辦了。
顧英一看陳壽六是個老實人,再說成婚乃是大事,也就爽快答應了。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哪知道還是出了岔子。
兒子大婚,不知道是自卑還是忙暈了,陳壽六竟然沒有請顧英。
要我說,從人情上講,陳壽六該請知縣,因為顧英既是父母官,又幫他解決了為難之事。
你請了,禮節盡到,人家來不來那就不關你的事了。
顧英也沒多大胸懷,這事讓他心中頗為不爽,就命皂隸去剛辦完喜事的陳壽六家催收田賦,並將其家中僅有的四袋谷子搜走,這可是種子和接季的口糧,陳壽六就上前去搶。
幹擾公務!招呼陳壽六的當然隻有一頓暴揍。
兔子急了還咬人,陳壽六實在是受不了這口氣,回家和家人、親友合計了很久,決定豁出去鬧他個天翻地覆。
就這樣,陳壽六帶著親友闖進衙門,在後堂將顧英綁了起來。
當然,此時的他不會想到自己會成為大明帝國最牛的農民,名載史冊,他隻想討回一個公道。
朱元璋是個窮苦農民出生,對貪官污吏深惡痛絕,懲處力度可謂是史無前例。
《明大誥》就是一本廉政教科書,朱元璋不惜勞神費力親自編寫修訂。
這本書不僅將血淋淋的案例列舉其上,而且還賦予百姓監督權。
洪武時期學生要考,全國人民都必須做到應知應懂,而且還有各種抽查制度,並賦予紅寶書『神奇』功能,所以幾乎是家家均有,甚至人手一冊。
《明大誥》規定,老百姓持《明大誥》可以將貪官污吏押送京師,任何人不得阻攔,沿途官員不僅不可責難,還得安排吃食,並保證安全。
陳壽六也就是利用了『紅寶書』的這一神奇功能,並且堅信愛農民的洪武大帝一定會為他們撐腰。
朱元璋這位龍椅上的農民和《明大誥》給了陳壽六熊心虎膽,也給他提供了安全保障。
在縣府衙門,面對圍上來的衙役,陳壽六掏出《明大誥》,無人敢上前一步;在路上,他頂『書』而行,也是暢通無阻。
朱元璋聽了此事十分興奮,終於有了一個敢於吃螃蟹的人,不僅親自審理了此案,將顧英打入大牢,而且盛贊陳壽六『此人,豈不偉歟?
』陳壽六離京之前,朱元璋還特意召見了他,賞賜三十錠,免雜役,隨行各賞衣兩件。
這還不是結局。
讓他成為最牛農民的是,朱元璋為這『出頭鳥』專門下了一道聖旨,以防有人打擊報復。
聖旨曰:
敢有羅織罪名,害陳壽六者,誅其族。
陳壽六若借朝廷之名義,行不法之事,地方官員無權決斷,須押解入京審判。
這樣敢作為又受到皇帝如此禮遇的農民,恐怕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僅此一人,世界歷史應該也是難得一見,當為明朝最牛農民、禦用農民。
朱元璋這個全面監督的機制應該也是開天辟地、石破天驚之舉,但有些矯枉過正,而且存在很多不合理性,會造成冤假錯案,會擾亂正常政務秩序。
如果能有相關配套的律法以及制度同步,保障監督者和被監督者雙方權益,形成彼此相互監督相互促進的生態機制,那麼這將是一種超前的民主意識,必將影響明朝乃至中國的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