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的起點很低,幾乎是從社會的最底層逐步發展起來的。
在早些年間,朱元璋還當過和尚,當過叫花子。
君不見,那道著名的『珍珠翡翠白玉湯』不就是當上皇帝的朱元璋憶苦思甜的緣故嘛。
總而言之,這個時候的朱元璋能不能吃飽飯就是大問題,更別提接受正規的文化教育了。
那麼問題來了,沒什麼文化的朱元璋憑什麼能夠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朱元璋早期的生活經歷,看看他是怎麼過苦日子的。
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像大浪淘沙一般浣洗這人們,抗不過去的就永遠的過去了,堅持住的人隻會更加的強大。
單單從朱元璋能夠在那樣的一個困境中堅持下來這一點來看,就說明他不簡單。
而且在流浪的落魄生活中,朱元璋還訓練出自己聰明睿智的頭腦以及敏銳的覺察力,因為沒有這種能力就可能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強迫著自己也得學,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本事。
這種本事和文化知識沒有太大的關系,但是和他後來的成功卻是息息相關的。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雖然自己沒有文化,但他卻是相當重視文化教育的。
朱元璋從來都不是一門心思撲在打仗上的,相比於其他急功近利的農民軍首領,朱元璋是文武並重的。
從這一點來看,還在打天下的朱元璋就有了坐天下的想法。
我們常常說,『窺一斑而見全豹』,窺此一斑,朱元璋能夠開創大明王朝絕不是偶然。
到了這個時候,武斷的說朱元璋沒有文化顯然是十分錯誤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邊總有博士、大儒圍著轉,在耳濡目染之下,朱元璋的文化水平提高的也是相當地快。
『東風吹醒英雄夢,不是咸陽是洛陽』這就是朱元璋所寫的《征陳過瀟湘》。
劉伯溫曾誇贊道,『軍中無人能及』。
朱元璋一邊研究問題一邊讀書學習,故而能夠後發先至,成為居上的後來者。
而且朱元璋十分懂得帝王之道,不論是懷柔,還是知人善用,他都做的特別好。
憑借著後來補充的學識和自身的大格局、大胸懷。
朱元璋從最底層飛躍到了最頂層,將整個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
隻不過千算萬算沒算到自己的四兒子竟然那麼能折騰,而自己的皇太孫竟然那麼經不住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