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自繼位以來,就沒有碰上過好事,先是流賊蜂起,繼而又是皇太極率軍入寇,北京周遭地區損失慘重,手上又接連損失了數員大將,先是當年的老督師孫承宗被俘自盡,後面連天雄軍的統帥盧象升也戰死了,面對皇太極的步步緊逼,崇禎不得不拆了東墻補西墻,因為不拆,大明這座房子就要垮了。
崇禎十三年,皇太極率軍攻打錦州,駐守在錦州的,是之前曾經向皇太極投降過一次的祖大壽,袁崇煥一死,祖大壽就實際成為了遼東軍系的首領,而盤踞遼東地區的遼東軍,已經成為了崇禎皇帝最為倚重的一支部隊,所以,錦州不能不救。
崇禎十三年五月,洪承疇率軍十三萬前往援救錦州,這支軍團是明朝最後的精銳之師,除了能征善戰的關寧鐵騎之外,還有洪承疇自己部下的精銳部隊——洪兵。
洪承疇到了錦州外圍,停下了腳步,洪承疇很清楚,自己手中的部隊雖然是大明最精銳的部隊,但是面對皇太極的八旗鐵騎,並不占優勢,因此,拖,是最好的辦法,野戰,未必能勝。
就這樣,雙方一直對峙了一年多。
到了崇禎十四年六月底,洪承疇突然出兵向松山挺進,明軍趁其不備,擊敗了多爾袞的部隊,皇太極得知之後,立刻率軍向松山前進,明軍兵力十三萬,清軍兵力十二萬,大致相等,但是,此時的八旗軍處於最巔峰的時期,因此這戰,明軍很難占到便宜。
七月二十八日,洪承疇突然進攻,搶占了制高點乳峰山,奪得先機。
其實洪承疇並不想進攻,但是兵部尚書陳新甲一直在不停催他,再加上十三萬大軍人吃馬嚼,對明朝政府來說實在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洪承疇攻擊的時候,他手下的一個武將就對他說過要防止清軍抄後路,應派兵把守糧道,但洪承疇並沒有聽,而皇太極無疑是一個出色的統帥,就在洪承疇出發的第二天,他就派兵突襲明軍後路,占領了筆架山糧道。
被包圍了!
洪承疇本打算突圍,但是未能接戰,手下的八大總兵就已經跑了兩個,一個叫王樸,另一個大多數人說是吳三桂,十三萬大軍互相踐踏,全軍潰敗,洪承疇隻能率領殘餘部隊困守松山城,同時,他還派使者向京城求援。
但是,哪裡還有援軍?
洪承疇帶走的是明朝全部的能戰之兵,明朝政府已經無兵可派了,洪承疇等了半年,皇太極不斷派人勸降,但洪承疇始終不降。
崇禎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松山副將夏承德與清軍密約,打開了城門,二十九日洪承疇被俘。
幾個月之後,無計可施的祖大壽向清軍投降,這次,他是真的投降了 。
松錦之戰,明軍盡喪精銳之師,除寧遠外,遼東全境陷落,唯一可恃的,隻有山海關了。
而洪承疇的下場,是投降。
他降了,在所有人都以為他為國捐軀的時候,他降了。
到了清朝乾隆年間,洪承疇被編入《貳臣傳》,他的所謂事跡,後人看的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