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好,養兒防老;當今社會生兒育女早已有所不同,不像從前,生子養子都參雜著『深謀遠慮』、『未雨綢繆』。
現代人類不是自己生子就是領養,認養『義子』這等行為著實少見。
然而,收養義子這等『善舉』在中國古代,可是屢見不鮮的,甚至是習以為常的。
好比說,明太祖朱元璋,在他白手起家打天下後來執政期間,自己的親骨肉有二十六人,而他收養的義子更有二十餘人。
誠然,作為帝王當然是子嗣越多越好;但是明太祖明明有這麼多親兒子,為何還要收養幾十人作為義子,義子與他又有何意義?
眾所周知,明太祖在成為開國皇帝之前,什麼都幹過。
出身於佈衣,家裡貧窮。
幼年時,他給地主家放過牛,又當過要飯的;迫於生活無奈,雲遊四方,在二十五歲那年,投奔郭子興的紅巾軍。
後來逐漸在起義軍的隊伍裡聲名鵲起,為自己的地位,江山開啟新的篇章。
歷史上有名的戰爭,勝利者往往需要強大的後援軍,兼具實力的作戰。
明太祖打天下的同時,還不忘『行善』。
元朝末年,戰亂風飛下,孤兒自然比太平年間多出許多倍。
而明太祖在收養第一位義子後,竟然嘗到了『收養』帶來的甜頭,繼而引發後續大量義子的『湧入』。
明太祖收養的二十多位義子裡,其中的兩位尤其重要。
第一位,沐英,字文英,生於《1945年-1392年》。
出身貧寒,自幼過著顛沛流離生活的沐英有什麼特別,他對明太祖來說是怎樣的存在呢?
可以說,沐英是明太祖養子的開端。
八歲那年,沐英就被當時還是農民義軍將領的朱元璋收為義子。
十二歲那年,便跟隨朱元璋征戰天下,開始漫長的軍旅生涯。
等到十八歲,沐英已是帳前都尉,逐漸擔任軍事要職。
洪武十四年《1381年》,沐英率兵下雲南平定後,就留滇鎮守。
在他鎮滇南十年裡,立下多項業績:大興屯田,禮賢興學,將中原文化廣為流傳,安定邊疆。
朱元璋先前賜『朱』姓為沐英命名,『朱英』。
足以說明,沐英對朱元璋的意義尤為重要,也能看出,朱元璋的『深沉、謀略』。
從《皇明世說新語》記載中能看出,沐英對朱元璋的養育之恩,『栽培』之心,感激涕零。
其內容大致是,朱元璋在一次談話間詢問朱英《當時沐英已用朱氏姓》說,『朱英呀朱英,你到底是誰的孩子呢?
『
朱英隻是一個勁地回答:『我就是陛下的孩子,深沐陛下和皇後的養育之恩』
朱元璋似乎不肯罷休,還是一個勁地問朱英,朱英卻始終磕著頭對朱元璋重復剛剛說過的話。
就這樣來去了幾個回合之後,朱元璋一下子笑出了聲來。
縱觀沐英一生,雖為朱元璋的義子,立下不少的汗馬功勞。
可俗話說得好,伴君如伴虎。
朱元璋既是他的義父,亦是大明的皇帝。
身為義子,子聽父命,天經地義;身為臣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作為朱元璋第一位名義上的義子,沐英為朱元璋的帝國建設,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是奉獻自己的一生。
有了沐英這個好開頭,朱元璋的『收養義子』計劃,逐漸龐大起來。
收養沐英不久後,李文忠的出現,更是朱元璋義子名單上的一抹點綴。
第二位:李文忠
與沐英一樣,李文忠也是明朝的開國名將,有別於沐英的是李文忠的出身背景。
李文忠可是朱元璋的外甥,說白了,他倆可有著實打實的血緣關系。
李文忠生於《1339年-1384年》,在十二歲那年,他的母親曹國長公主去世,他隨父親李貞在戰亂繽紛下,幾經輾轉;兩年後,他們來到滁州,見到親舅舅朱元璋。
《明史》裡記載了當時朱元璋見到李文忠的第一反應,原話如下:『逾二年乃謁太祖於滁陽,太祖見保兒,喜甚,撫以為子,令從己姓。
讀書穎敏如素習』
顯然,朱元璋面對這一位有著血緣關系的至親,倍加喜愛,更覺得不好好『加以利用』,實在有愧於『親戚』。
這一層親戚關系,用起李文忠或許比使喚沐英更為容易。
而李文忠的『沉毅有智謀』,更能為朱元璋的天下,謀取更多的福利。
然則,身為義子的沐英和李文忠是朱元璋名副其實的左膀右臂。
還有餘下的幾十位義子,也為朱元璋的天下,奉獻了不少精力。
在朱元璋的義子投資項目裡,出名的還有何文輝、徐司馬、平安等人,這些人皆為帝王事業,鞠躬盡瘁。
有著義子的頭銜,他們在為朱元璋賣命時,更為拼命。
義子們在前線奮勇殺敵時,內心深處認定自己是『朱家』一員,身為帝王家屬,為朱家打天下,就是為自己打天下,這等錯覺,反而讓義子們更加英勇無畏,誓死效忠與朱元璋麾下。
朱元璋為自己的建國大業,謀劃著;義子為他的帝王事業拼搏著。
可惜的是,任憑義子們打下多少城池,在朱元璋眼裡心裡,養子終歸是養子,哪有親兒子來得可靠。
對於帝王而言,沒有完全可靠的人,畢竟歷史上,弒兄殺父的比比皆是,何況是養子。
能當上開國皇帝,自然有一定手段,心狠手辣乃是必然。
江山不穩時,需要人才鞏固,需要穩定軍心。
一旦穩坐江山,義子的存在,顯然成了後患。
因為,比起義子,自己的親兒子才是江山的後繼者,過多的義子,難免引起『搶占江山』的局面。
於是,『棄子』一事,已成定局。
縱使沐英和李文忠是義子裡最鞠躬盡瘁,與明太祖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的下場也逃不過棄子的命運。
朱元璋用一句:『你是朕的養子,現在就是不讓你恢復原來的姓氏,也不能讓你再隨我姓朱了。
既然你一直口念深沐養育之恩,就賜你姓沐吧,讓你可以永沐皇恩』便結束了他與沐英的『父子』關系。
在此之前,沐英曾為他的天下,立下無數的汗馬功勞,到最後,卻連『朱』姓不保,仍舊落得『無父』的下場。
反觀李文忠,生為朱元璋的侄子,一樣沒能獲得特例。
隨著義子在軍中樹立起的威望,朱元璋自然是愈發忌憚,擔心他們謀權篡位,分瓜帝王家業。
前有去除沐英的『朱』姓,後有給李文忠明升暗降,疏遠這位親侄子。
逐漸削弱義子們的勢力,以保朱家血脈後顧無憂。
當義子們失去利用的價值,他們的存在就是多餘的成分。
後來的何文輝、徐司馬、平安等人,逐一都被朱元璋『拋棄』,重獲自由之身。
縱覽歷代皇朝,至高無上的皇位與權利隻能是皇帝一人享有。
又怎能與人分享,更被人『虎視眈眈』著。
對於朱元璋而言,早前為穩定江山投資『認養義子』項目,到後期,義子團壯大,各自勢力崛起,這必然要切斷關系,削弱他們的實力,甚至是打壓。
正所謂,皇帝心思難琢磨,伴君如伴虎。
當你以為自己能成為皇帝的心腹時,下一秒就可能是被斬之人。
在帝王的世界裡,權利比親情,更為重要。
而人性,另當別論。
想必,朱元璋的義子們,內心早已明了,義子的身份是一時而非一世。
朱家的天下,與他們並無實際關系。
淪為棄子,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