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明朝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明初四大案分別是:藍玉案、胡惟庸案、郭桓案和空印案。
在最近熱播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山河月明》中,也涉及到了這些內容。
但導演和編劇,卻將『空印案』和『胡惟庸案』攪在了一起,搞得很多觀眾看得一頭霧水。
而且『空印案』也並非官員貪污那麼簡單。
爆史君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空印案
《山河月明》中的空印案
在電視劇《山河月明》中,丞相胡惟庸欺上瞞下,為了撈取利益,縱容手下官員在向戶部送糧時,拿著事先蓋好印章,沒有任何內容的報表同戶部結算。
這樣一來,戶部就不知道他們到底在當地收了多少糧,在押運過程中損失了多少糧。
地方官就利用這一漏洞,貪墨百姓上交給國家的賦稅。
再用這批糧食換取鹽引,從京城運鹽回去高價賣給百姓。
一來二去,這些貪官污吏賺得盆滿缽滿。
朱元璋為了找到證據,與燕王朱棣上演了一出苦肉計。
等地方官按照往年辦事的流程,帶著空印報表來到京城時,錦衣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他們,將犯罪證據拿到手中。
胡惟庸也因此事被朱元璋賜死。
但真實的歷史並非如此,胡惟庸也沒有死於空印案。
其實空印報表的結算方式,早在元朝時就已流行開來。
大明建國後,並未對這一習慣性做法明令禁止。
而官員們最初采用空印報表的方式,也並不是為了貪污。
大明朝開國後,定都南京,全國各地的官員都要到南京報送賬冊。
當時上交的是實物稅款,即糧食。
但糧食在搬運、押送的過程中難免會有損耗,出現實物與賬冊對不上的現象是大概率事件。
《空印案》背後的隱情
而明政府規定,戶部與各佈政司、府、縣的數字須完全相符,分毫不差,才可以結項。
如果有一項不符,賬冊就要被駁回,打回去重新填報,並蓋上地方政府的官印。
如果是南京附近的府縣,被打回去還來得及修改。
但若是雲貴川地區、兩廣地區、晉陜地區,很可能押運一趟就得一年的時間。
來來回回,特別耽誤辦事效率。
因此,一年前往戶部審核的官員,身上通常都會帶著事先蓋好官印的報表以備使用,戶部官員也心照不宣。
所以空印案並非全是貪污,地方官吏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這一點,在《山河月明》中沒有任何一點體現。
而朱元璋在發現官吏們使用空印文書後,非常憤怒。
他極其厭惡這種元朝已經出現的官吏舞弊行為,認為空印的使用會給貪污大開方便之門,於是下令徹查空印案。
主印官員處死,副手以下杖一百充軍。
盡管有士子給朱元璋上書,詳述底層官員押運糧食赴京的不易,但朱元璋依舊無法對這種有可能誘發貪污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還是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腐運動,殺了一大批官員。
但在這批被殺的官員中,並不包括丞相胡惟庸,胡惟庸是死於謀反,而不是貪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