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個村子,叫『珠窩村』,源於明朝的一次重要事件。《網路歷史》

在北京市門頭溝區雁翅鎮,有一個村子叫『珠窩村』。

乍一看,這個名字好像沒有什麼不妥,但如果從嘴裡念出來,可能就會讓人產生誤會了——什麼?

『豬窩村』?

那麼,這個村子為什麼會叫『珠窩村』呢?

這還要從明朝的一段歷史變遷說起。

其實,珠窩村一開始的名字叫『朱窩村』,可能大家會認為這個村裡最大的姓氏是朱姓,所以才叫朱窩村,但事實並非如此,最初村裡隻有李、楊、劉三個姓,並沒有朱姓,這個村子之所以叫『朱窩村』,是因為明朝皇帝姓『朱』。

在明朝洪武、永樂年間,曾經有一次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口大遷移,這次遷移是由朝廷主導的、強制性的人口遷移行動,為的是開墾地廣人稀、適宜耕種的北方荒蕪之地,以增加糧食產量,養活更多的人口。

被選中的移民,由朝廷帶領著來到需要開墾的地區,朝廷還派出監工,負責監視移民的勞動。

許多監工非常蠻橫,不僅不讓移民吃飽睡好,還動輒就打罵,很多移民都死在了尚未開墾完畢的土地上。

正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有些移民就趁天黑夜半、監工松懈之時,三五成群地偷偷逃跑出去,找一個地方躲藏起來。

其中有一群移民,逃到了位於大山深處的永定河畔,這裡十分隱蔽,很容易躲避官兵的搜捕。

移民們不敢回到自己的家鄉,於是就在這裡住下來,漸漸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

由於怨恨朱氏朝廷的遷移政策,導致他們背井離鄉,無依無靠,又加上新建的村子位於盆地內,像一個鳥窩一樣,所以就取名為『朱窩村』。

到了明朝弘治時期,朱窩村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上百人的村莊了。

當時,白銀逐漸成為流行貨幣,許多南方的煉銀匠人開始前往北方尋找銀礦。

這天,有一個南方煉銀匠人來到朱窩村,找到村長,說他看著朱窩村背後的大山裡必出銀礦,想請村長找一個常年行走大山、熟悉道路的村民帶他進山勘探。

村長一開始覺得這個人是在開玩笑,因為從來沒有人在山上挖出過銀子,直到銀匠給了他一點錢,村長才找了一個村民帶他進山。

這一找就是數月,可是銀匠連銀礦的影子都沒見到,就在即將放棄的時候,他來到靠近村子的山腳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往下挖。

這一鏟子下去不得了,不僅挖出了銀礦,而且還不是普通的銀礦,是含銀量非常高的『窩子銀』!

從此,朱窩村成了遠近聞名的煉銀村,當地還有句俗語叫:『朱窩的砂,碣石的土,一兩能煉八錢五』由此可見朱窩村出產的銀砂含銀量之高。

因為朱窩村的銀砂一顆就有海裡的珍珠那麼大,於是,大家就把『朱窩村』改成了『珠窩村』,以此來贊譽此地為風水寶地、永定明珠。

當然,後來被人叫成了『豬窩村』,就是一個沒有惡意的玩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