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眼中的大城市鐵嶺,其實並沒有鐵,而是因為朱元璋。《網路歷史》

趙本山的小品曾經是春晚必不可少的節目,趙本山口中的『大城市』鐵嶺,也成為家喻戶曉的城市。

那麼,這個城市為什麼要叫鐵嶺呢?

很多人以為,鐵嶺這個地方肯定有很多鐵礦,才會叫鐵嶺。

其實是錯的,鐵嶺這個名字,跟鐵礦一點關系都沒有。

在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鐵嶺市的鐘鼓樓那裡,有一條非常特別的路,堅硬如鐵,別的路一到春天的時候就會翻漿,隻有那條路從來都不會翻漿,於是,人們就把這個地方叫做鐵嶺。

不過,這隻是當地人的一種說法,並沒有歷史依據,實際上,鐵嶺這個名字蘊藏著悠久的歷史文化。

起初,這個地方並不叫鐵嶺,鐵嶺這個名字是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才有的,這個名字還有另一層紀念意義,它代表了明朝的軍事體制,為後人研究明朝文化有著重要意義。

明朝之前,鐵嶺這個地方有過很多名字,比如銀州、新興等等,《遼史》中就有相關記載:『銀州本渤海富州,太祖以銀治更名』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銀州之前叫富州,因為盛產銀子,被遼太祖改名為銀州。

到了金朝的時候,銀州又被改名為新興縣,也稱為古銀州,這個名字一直使用到了元朝。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明朝建立後的第26年,古銀州這個地方才開始有了『鐵嶺』這個名字。

那麼,明朝為什麼要把古銀州改成鐵嶺呢?

這就需要我們了解一下明朝的軍事建制了。

鐵嶺原本是『鐵嶺衛』的簡稱,就好比天津原為天津衛、沈陽原為沈陽衛一樣,原本都是明朝軍事組織的名稱。

明朝的軍事組織比較特殊,是朱元璋首創的一種屯田與防衛相兼的新軍事體制,史稱『衛所制』。

『衛』和『所』都是軍事單位,『所』細分為千戶所和百戶所。

從人數上來看,『衛』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師,千戶相當於一個團,百戶相當於一個連。

通常,每衛轄五個千戶所,每千戶所下轄十個百戶所,百戶所下轄二總旗、十小旗,每總旗50人,每小旗10人。

衛所設衛指揮、千戶、百戶等官。

《明史·兵志》中記載,洪武二十六年,全國設內外衛329個,單獨的千戶所65個,明朝建國之初,大約有軍隊180多萬,這些軍隊都編制在衛所之中,鐵嶺衛就是其一。

洪武四年二月,劉益向朱元璋請降,這是明朝接管遼寧和遼寧置衛的開始。

後來,元朝舊部叛變,朱元璋派兵從山東渡過渤海進入遼陽,將遼東都衛改為定遼都衛。

洪武八年,明朝全國制度改變,設立都指揮使司,定遼都衛改成了遼東都指揮使司,統領東北各地衛所,設立鐵嶺衛就是在這個時期。

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任命劉顯到原元朝時期的邊界古鐵嶺建衛,名為鐵嶺衛,但是朝鮮不同意,因為元朝的時候,古鐵嶺是朝鮮的地盤。

後來,朱元璋派人多次和朝鮮交涉,朝鮮才同意將鐵嶺衛遷到古銀州城,從此之後,古銀州城才開始被叫做鐵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