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魏忠賢,有些人總是恨得牙癢癢的,稱其為『壓垮明朝的最後一根稻草』、『漢民族的歷史罪人』等等等等,但其實『爛船也有三斤釘』,真實的魏忠賢遠沒有你看到的這麼簡單,他所黨政的帝國也並非史書上所說的那麼繁榮。
當時的明帝國,早已經沒有了開國時的銳氣,整個帝國雖然經過張居正的調教,開始出現中興的氣相,但張居正死後,又回到了變法前暮氣沉沉的時代。
官員們渾渾噩噩,除了講起孔孟頭頭是道外,其他『奇淫技巧』一概不知。
再加上小冰河時期帶來的水旱災害頻發,糧食大規模減產《當時馬鈴薯、玉米等高產量作物還沒有引進》,可以說整個帝國已經顯現出了崩盤的危機。
更讓明帝國鬱悶的是,萬歷皇帝時期,一支新興的力量在東北迅速崛起。
女真人建立的後金政權不會滿足與東北的白山黑水,他們要的是整個大明的江山。
於是,整個帝國都籠罩在了自然災害、軍事鬥爭的陰影下。
內憂外患下的明帝國想要逃避關門倒閉的危機,必須具備一個非常重要的先決條件,那就是錢!很多很多的錢,而魏忠賢正是當時明帝國搞錢能力最強的高手。
魏忠賢搞錢的能力的有多強呢?
我們可以從東北的寧錦防線中看出一些端倪。
崇禎末年,作為東北抵抗後金的中堅力量——關寧鐵騎,也逃不過欠薪欠餉的悲慘命運,而在魏忠賢當政期間,除了遼東軍餉能夠足額發放以外,還能讓孫承宗、袁崇煥等人把寧遠至錦州破敗的城池修葺一新,美美的過了一把包工頭的癮。
甚至就連紅夷大炮這種高檔奢侈品,都搬上了寧遠、錦州的城頭。
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魏忠賢終其一生,沒有向農民增加過一分錢的稅。
不僅如此,河南遭災後,『臭名昭著』的魏忠賢還能大筆一揮——免除賦稅。
而東林黨二次上臺以後,為了照顧他們所代表的東南地區商賈的利益,先是取消了工商稅、海稅,然後又把這些賦稅虧空轉嫁到了西北中原饑腸轆轆的農民身上。
這樣一來,整個陜西、河南地區不僅底層農民活不下去,就連李自成這種下崗失業的低級公務員都不得不舉起反旗,求條活路。
最後,明帝國就在這樣內憂外患的環境下,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