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為何信任魏忠賢?且交代崇禎要重用?他有一本質使人放心。《網路歷史》

明朝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著名的木匠皇帝、明熹宗、天啟帝朱由校病逝。

臨終前,這位天啟帝幹的最重要的事情是給魏忠賢的親友團升官加爵,並且,他還在大庭廣眾下給接班人崇禎皇帝重點叮囑,魏忠賢要重用。

《明史·熹宗本紀》中記載:

乙巳,召見閣部、科道諸臣於乾清宮,諭以魏忠賢、王體乾忠貞可計大事。

如此鄭重其事,就相當於托孤,如果不是因為魏忠賢是個宦官,絕對就是托孤大臣。

天啟帝點名的另外一位叫王體乾的,他也是個宦官,論當時的官位,他是司禮監掌印太監,還在魏忠賢之上,但依舊抵不過魏忠賢在天啟帝心目中的地位。

崇禎皇帝當時才17歲,此前因為隻是皇帝的兄弟,也沒有刻意去培養,安排個別或幾個大臣幫襯一下是應該的,但點名讓宦官來幹這事就很搞笑了。

而且,天啟都沒有安排幾個文官來制衡魏忠賢。

天啟帝為何如此信任魏忠賢?

難道魏忠賢就真的才高蓋世?

足以擔當扶起一個毫無經驗的皇帝的重任?

當然不會是如此,魏忠賢無才,根據《明史》中的記載,他就是個文盲,『忠賢不識字』

可恰恰是他不識字,可能才讓天啟帝更放心。

下面,就簡單聊聊這個事。

一:天啟臨終前安排宦官魏忠賢輔佐崇禎的目的?

天啟能順利繼承父親明光宗朱常洛留下來的皇位,文官集團特別是其中的東林黨是出了大力的。

因此,天啟登基之初相當信任和重用他們。

但越到後來,東林黨的執政方式越來越不受天啟待見,他們搞的所謂『眾正盈朝』其實就是讓想讓自家獨大,這讓皇權和非東林黨派過得很難受。

所以,天啟到執政中期醒悟了,放出了魏忠賢這個大殺器,一舉扭轉了頹勢,當然方式有些殘暴和冷酷,如『東林六君子』個個下場無比淒慘,東林黨幾乎快一蹶不振。

魏忠賢的戰鬥力很強大,他和東林黨鬥爭的結果讓天啟看到了宦官對皇權的幫襯作用。

天啟能躲在後宮悠閑的幹木匠活,還能拿回權力,且不背上對臣子殘暴的黑鍋,都有賴魏忠賢,有賴能幫皇權當打手的宦官們。

天啟在起用魏忠賢之前,親自跟東林黨打過交道,領教過他們的難纏,他不想才17歲的崇禎也步自己登基之初的後塵。

為避免東林黨卷土重來,所以,留下魏忠賢,希望他能幫助崇禎更好地掌控皇權。

至於王體乾?

『九千歲』魏忠賢跟前就是個打醬油的。

二:天啟為何信任魏忠賢?

沒文化才是最大優勢

天啟信任魏忠賢,且臨死還不忘叮囑崇禎要重用他,當然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魏忠賢戰鬥力強大,連東林黨這樣麻煩的存在都能壓制住。

其次是魏忠賢知進退,在明朝的制度中,宦官的官職最高是司禮監掌印太監,也是權勢最大的宦官,名義上是能和內閣首輔平起平坐的。

《明史·職官二》中記載:

凡內官司禮監掌印,權如外廷元輔。

但魏忠賢權勢滔天時,也隻做到司禮監秉筆太監兼管東廠,名義上他隻是掌印太監的副手,且從沒有想過去謀奪掌印太監這個位置。

可能他想做給皇帝看,自己不追求權勢,一心效忠皇帝,反正真正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體乾也是唯『九千歲』之命是從。

《明史·宦官二·王體乾傳》中記載:

一意附忠賢,為之盡力。

故事,司禮掌印者位東廠上。

體乾避忠賢,獨處其下,故忠賢一無所忌。

最後就是魏忠賢的特殊本質了,前面說了,他是文盲,不認得字,這反而是他最大的優勢。

理論上,宦官到司禮監任職都必須要有文化的,魏忠賢其實是開後門進去的,天啟的乳母客氏幫的忙,『忠賢不識字,例不當入司禮,以客氏故,得之』

這大概也是魏忠賢不謀求掌印太監位置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不識字的他沒法親自『批紅』

天啟看重的,除了魏忠賢的強大戰鬥力和知進退外,就是因為其人是文盲。

對於皇帝來說,文盲好,沒文化的宦官才不會真正跟文官集團攪合到一塊去。

比如,天啟的爺爺、明神宗、萬歷皇帝朱翊鈞在登基之初,就因為身邊的大宦官馮保跟外廷的張居正結成盟友,讓萬歷當皇帝的頭十年苦不堪言。

馮保就是個文化水平相當高的宦官,史載其『善琴能書』,他和以張居正為首的文官們有相當多的共同語言。

所以,他也跟文官集團走得比較近,甚至配合張居正監視和壓制萬歷帝。

有這樣的經驗教訓在前面,天啟未必喜歡有文化的太監。

而且,天啟自己因為父親不受爺爺萬歷的喜歡而受到牽連,讀書比較晚,沒什麼文化,相比起讀書多的宦官們,他和魏忠賢反而有更多共同語言。

魏忠賢不識字,即使文官集團裡面有那麼一些因為受到東林黨壓制的文官們甘心受其驅使,也不會真正跟魏忠賢交心,不會跟著他幹真正的謀反大事。

魏忠賢不識字,他也就很少知道一些歷史上的陰謀典故,不太懂如何掌控皇帝,他完全是憑當宦官前的市井無賴的本能在跟東林黨鬥,反而亂拳打死老師傅。

沒文化的魏忠賢以此為由不能當司禮監掌印太監,即使真正的掌印太監王體乾什麼事都聽魏忠賢的,可他到底離宦官的最高權力隔著一層,要是他反皇帝的話,這隔著一層辦起事來就極其不方便。

王體乾能甘心位居魏忠賢之下,配合其跟文官集團鬥,但要是魏忠賢反皇帝,王體乾也會跟他拼命。

所以,天啟知道不識字的魏忠賢其實是最可信任的皇權打手,對皇帝無害,還非常管用,有魏忠賢在,文官集團就無法欺負新君,這樣的『人才』當然要留給弟弟崇禎用。

三:結束語

以上是我分析的天啟信任魏忠賢,且臨終且交代崇禎魏忠賢『忠貞可計大事』的原因。

天啟的想法沒錯,他有經驗,深知文官集團特別是東林黨戰鬥力的他,想給沒經驗的弟弟留一堵防護墻。

可崇禎沒這麼想,他剛登基就想要個好名聲,也擔心魏忠賢影響到皇權,畢竟,他此前沒有親自參與過相關的爭鬥,不知道有人幫助皇權制衡和適當壓制文官集團的好處。

所以,崇禎一登基,就配合東林黨把魏忠賢搞掉了。

關於魏忠賢和東林黨之間的對錯,其實不重要,到現在都說不清,有為東林黨說話的,也有為魏忠賢說話的。

但從皇權掌控朝局的角度來說,魏忠賢的倒臺,以及連帶的宦官勢力和錦衣衛、東廠勢力在崇禎朝的被壓制,是導致崇禎朝的朝局失衡的一個重要原因。

​文官們沒了制衡,還不聯手一起欺瞞皇帝?

崇禎最後變成亡國之君,和他不能收到大明朝地方上真實的信息有很大關系,而這些,本應該是宦官、東廠、錦衣衛們,或者說是魏忠賢們幹的活。

參考文獻:《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