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朱元璋和朱棣,明朝還有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卻很少被提及。《網路歷史》

明朝傳承二百七十六年,歷經了十六位皇帝,這十六人有的流芳百世,有的遺臭萬年,有的則還沒有在歷史上留下什麼成績就草草去世。

在眾多明朝皇帝裡,要說功勞最大的,相信大部分人會把目光聚焦到明前期的兩位帝王,即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

朱元璋從貧苦農民發家,最終當上皇帝,他趕走殘暴昏庸的元朝統治者,建立了一個更加註重民生的新王朝,史稱”洪武之治”,他的貢獻不可謂不大。

至於明成祖朱棣,他以藩王之身發動靖難之役而登上皇位,在位期間,他軍事上親率大軍五次北伐,沉重打擊了元朝的殘餘勢力;外交上派出鄭和前往西洋,促進文化交流、宣揚大明國力;文化上編撰《永樂大典》,此書被譽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朱棣的勵精圖治,換來了享譽後世的”永樂盛世”。

前兩位有功君主無可爭議,那麼明朝第三位有大功的皇帝應該是誰呢?

有一位君主明明貢獻很大,卻很偏偏很少被提起。

筆者要說的這位皇帝,就是歷史上爭議很大的嘉靖帝朱厚熜。

提到嘉靖帝,或許不少人會想到他崇信道教,二十餘年不上朝,名為玄修、暗操獨治,大興土木、濫殺大臣等行為,但這些”黑點”並不能掩蓋他為歷史發展做出的貢獻,人們提到明君時很少會想到他,但他確確實實有著自己獨到的高明之處。

正德二年《1507》,朱厚熜生於湖廣安陸,也就是今天湖北鐘祥市一帶的興王府中。

據史書記載,朱厚熜從小就展現出了超出常人的智慧,對於書中的內容,他看過幾次後就能完全記住,這樣的智慧幫助他成為了一位精明的皇帝,同時也讓他有些自負自大。

正德十四年《1519》,因為父親去世,十二歲的朱厚熜被立為新任興王,並開始接觸治理封地之事。

又過了兩年,朱厚熜的堂兄明武宗朱厚照駕崩,因為朱厚照沒有子嗣,眾臣便在一番商議過後按照”兄終弟及”的原則擁立了朱厚熜為帝,五月末,朱厚熜繼位,是為嘉靖帝。

在位之初,嘉靖帝一副明君姿態,盡管當時他不過十四歲,但卻先後誅殺了錢寧、江彬兩大佞臣。

錢寧是錦衣親軍都指揮使,他曾私通叛賊寧王朱宸濠,因此被武宗抄家,等到朱厚熜繼位,錢寧被施以”磔刑”,也就是斬斷四肢再割斷喉嚨。

江彬在武宗時期很受寵信,因為他熱心為武宗搜羅美人送入”豹房”供其淫樂,但隨著權勢的上漲,江彬大肆貪污、結黨營私,還常常和錢寧勾心鬥家,成為了朝中一大隱患。

武宗死後,江彬被皇太後降旨捉拿,等到嘉靖帝繼位,江彬也被處以了磔刑。

新皇即位之初便連殺兩大奸佞,這無疑是向群臣宣告了嘉靖帝殺伐果斷的性格,十分有利於他接下來的統治。

針對過於宦官權勢過大的亂象,嘉靖帝下達了抑制司禮監權力、裁撤宦官數量的法令,與之相對的,在朝中他也進行了一些變動,如提拔張璁、夏言兩位對時政有獨到見解的大臣,他們向皇帝提出改革意見,皇帝則十分爽快地將之施行。

整頓完官場積累的弊病,嘉靖帝又將目光投向了其它方面。

首先在軍事上,他派兵前往東南沿海征討倭寇,保衛了沿海居民的財產安全,對鞏固邊防起到了積極的效果;民生經濟上,他嚴厲調查王公貴族對民間土地的侵占情況,鼓勵百姓耕作,還積極處理各地賑災事務,重視對生產力的發展和保護,緩和了社會經濟的矛盾;文化上,他也改革了科舉制度,摒棄了過去的一些弊端。

對於嘉靖帝的勵精圖治,史書贊嘆道:”禦極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稱治。

然而,”嘉靖中興”的局面沒有持續太久,隨著明朝發展的蒸蒸日上,嘉靖帝開始志得意滿,認為自己的功績已經足夠流芳百世了。

於是到了嘉靖中期,皇帝開始沉迷道家學問,和秦始皇、漢武帝等”前輩”一樣迷信於長生不老。

此外,嘉靖帝大興土木,以彰顯自己的功勞,如今著名的天壇、地壇等名稱,就是嘉靖帝修繕後改成的。

在用人方面,中後期的嘉靖帝將大權交給了奸臣嚴嵩,在提拔賢臣的同時也將許多奸臣推上高位。

有人認為,長江清、黃河濁,但它們都能灌溉一方水土,嘉靖帝的做法就是清濁並用。

嘉靖帝駕崩於嘉靖四十五年《1566》,他盡管執政後期缺少作為、錯誤頻頻,但光是前二十年的功績,就已經足以讓他得到贊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