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朱元璋起義期間在江南地區所走的政治路線。《網路歷史》

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南向北統一的政權,他發跡自江南,前期一幫好哥們兒出生入死,但隨著地盤越來越大,朱元璋也知道,馬背上可以打天下,但這治天下就不能靠馬背了,必須要有文化人來擔當,因此當時朱元璋對於江南地區的漢族地主知識分子一直采取拉攏的態度,也正式依靠這些文人,原本沒有什麼文化修養的朱元璋漸漸穩定住了南方大本營。

治天下還是要靠知識分子

早在起兵的時候,朱元璋就發佈過命令,所謂『所克城池,得元朝官吏或儒生盡用之』這一個『盡』字表現出了朱元璋求賢若渴的政治態度。

除了最早跟隨朱元璋的文人李善長、馮國用以外,後來的浙東文人葉琛、章溢、劉基被聘用到應天《南京》的時候,朱元璋甚至還為他們建造了一座禮賢館。

而這些文人其實都是當時在元朝政府統治下鬱鬱不得志書生或低級官吏。

由於元朝統治者實行的是民族不平等的政策,他們很難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因此都期待遇到一位明主。

正當次風雲際會之時他們遇到了朱元璋。

嚴防武將與文臣勾結

從另一方面說,隨著朱元璋手下的文臣越來越多,他也非常擔心文臣與武將結黨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因此他對於這方面的管控是十分嚴格的,做到了『不許將官任用』的程度。

比如對於新攻克的城池,朱元璋會讓將領駐守該地,但禁止知識分子在將領身邊談古論今,磨嘴皮子,隻允許設立一位『管辦文書』,用於通信。

朱文忠駐守金華的時候任用屠性、孫覆等人參議公事,朱元璋知道以後馬上將這些人押送回應天,結果屠、孫二人伏誅,其他人也遭到貶斥。

明太祖對江南地區實行的政策

朱元璋作為一個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並沒有高舉什麼『推貧抑富』的大旗,也沒有在統治地區推行調整土地結構的措施。

但朱元璋對於農民在反抗元朝統治的鬥爭中,奪取地主土地的這種做法采取了默許的態度,因此導致地主『家業蕩然,遺田數畝而已』這種態度客觀上起到了緩解社會矛盾,暗中調整土地結構的目的,這也說明朱元璋的政權也確確實實起到了維護廣大農民利益的作用。

因此才會有『遠近之人爭而趨附之』的號召力。

不過另一方面,朱元璋受到那個時代的歷史局限性的影響,也表現出積極維護封建制度的一面。

朱元璋攻占集慶的時候曾經向老百姓宣佈:『舊政有不便者,吾為汝除之』這就說明朱元璋基本沿用了元朝的政治制度,隻不過對元朝的弊端進行改革,事實上依然維持著封建生產關系的穩定。

比如他鼓勵武將們開墾荒田將其納入到自己的私產,文官招募佃農,送納子粒,以代俸祿,這等於是變向的培養新的地主階級剝削底層群眾。

因此隨著明朝後期土地兼並現象日益嚴重,底層農民的日子也越來越難過,造成了流寇越剿越多的滅頂之災。

文:蘭臺令君

圖:來源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