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無情最是帝王家,在權力面前,所謂的骨肉親情脆弱的跟白紙一樣。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比如漢朝巫蠱之禍,漢武帝屠盡太子劉據滿門;唐朝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掉一母同胞的手足兄弟,就算是在清朝,也有著九子奪嫡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而縱觀歷史上朝代,明朝老朱家算是比較和睦的,少有內鬥發生。
這倒不是因為老朱家的人重感情,而是朱元璋的制度搞得好。
在中國歷史上,這種嫡長子繼承制雖然由來已久,一直是漢家王朝選擇繼承人的主要方式。
但真正意義上被以祖宗家法的形式規定下來的,也就明朝。
朱元璋是一個比較喜歡未雨綢繆的人,基於歷史上帝王家族中爭權奪利,骨肉相殘的先例,他定下了一個比較完善的繼承人制度。
皇明祖訓中明確提到,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所謂祖訓,乃是家族鐵令,皇家祖訓更是如憲法一般,位列所有法令之上,不可違背。
所以在明朝,嫡長子擁有最為崇高的位置,如果不出意外,那就是鐵定的接班人。
即使當朝皇帝再怎麼不喜歡這個兒子,都很難奪走他的位置。
因為底下的大臣們自然會搬出皇明祖訓來為太子說話。
當初萬歷皇帝那麼鐘愛小兒子福王,最終還是隻能乖乖把他送出京城就藩,為此萬歷皇帝氣得數十年不上朝。
正是由於嫡長子與生俱來的特殊地位,使得圍繞繼承人的權利之爭變得沒有了意義,因為爭不過。
那麼沒有了權力上的矛盾,太子和兄弟們自然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比如說朱由檢和朱由校兩兄弟,朱由校乃是明光宗朱常洛長子,正兒八經的第一皇位繼承人,後來更是憑此登上了皇位,也就後來的天啟皇帝。
明光宗朱由檢則是朱常洛第五子,朱由校同父異母的弟弟。
在明光宗原配妻子郭氏沒有兒子的情況下,按照長幼尊卑的順序,朱由檢是第五順位皇位繼承人,基本上與皇位無緣。
在這種情況下,朱由檢自然和朱由校沒有矛盾,而且還要巴結自己這個皇帝哥哥。
當然,朱由檢運氣不錯,天啟皇帝死後,沒有子嗣,皇位隻能在兄弟裡面選,而排在朱由檢前面的二哥、三哥和四哥都是短命鬼,分別在四歲、八歲和五歲的時候夭折了,朱由檢搖身一變成為了第一順位繼承人,順理成章的當上了皇帝,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崇禎皇帝。
由於朱由檢是在哥哥朱由校駕崩之後,繼承了他的皇位,而且哥哥也沒有子嗣,所以他和朱由校依然沒有權力上的矛盾,自然關系好。
所以,兄弟和睦,在明朝宗室中是一個比較常見的一個現象。
當然,也有例外,像朱祁鎮和朱祁鈺這兩兄弟,雖說是同父異母,但卻是朱瞻基僅有的兩個兒子。
按理說,他們應該更加的親密。
但事實上卻是明朝歷史上鬥得最厲害的兩兄弟。
朱祁鈺當皇帝的時候,把哥哥朱祁鎮軟禁在南宮,一待就是七年。
而朱祁鎮復位之後,不僅廢掉了朱祁鈺的帝號,還賜其謚號為『戾』,表示終身為惡,此外還不準朱祁鈺葬入皇陵。
由此,朱祁鈺成為了明朝遷都之後沒有被葬入帝王陵寢的皇帝。
是故,明朝遷都之後,明明有十四個皇帝,卻隻有明十三陵。
那麼朱祁鈺和朱祁鎮兩兄弟為何如此苦大仇深呢?
其實本質上還是源於權力二字。
土木堡之變以前,朱祁鎮和朱祁鈺關系也很好。
當初朱祁鎮禦駕親征時,朱祁鈺便是被他留任為監國,代表他總管朝中大事。
二人關系破裂,其實是在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鈺當上了皇帝。
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一個國家隻能有兩個皇帝,所以權力之爭乃是兄弟反目的最根本原因。
土木堡事變之前,朱祁鎮是以嫡長子身份登上皇位的皇帝,而朱祁鈺隻是一個庶出的王爺。
兩者地位懸殊,朱祁鎮不擔心朱祁鈺篡位,朱祁鈺也沒那個想法造反,雙方沒有矛盾,所以關系還不錯,朱祁鎮對於自己這個弟弟頗為信任,而朱祁鈺對哥哥也是忠心耿耿。
然而,土木堡一戰,風雲突變,明朝大軍慘敗,明英宗朱祁鎮也成為了瓦剌的階下囚。
當時瓦剌人帶著明朝的俘虜皇帝,一路向京城殺來,明朝陷入存亡危機。
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為了穩定軍心,孫太後和一眾朝臣放棄了明英宗,將朱祁鈺推上了皇位。
而朱祁鈺幸不辱命,領著京城軍民,擊退了瓦剌人,成功取代明英宗成為了大明王朝的新君。
如果朱祁鎮是戰死沙場,朱祁鈺臨危受命,登上皇位,這肯定沒什麼問題。
但朱祁鎮偏偏還活著,而且瓦剌人還把他送了回來。
這就麻煩了,京城裡一下出來了兩位皇帝。
雖然朱祁鎮已經被奉為太上皇,但他畢竟是朱瞻基嫡長子,而且他的兒子還是太子,這皇位遲早要回到他這一脈。
而朱祁鈺也是不甘心,自己好不容易碰到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自然是不會輕易將皇位讓出。
所以他從一開始就對朱祁鎮產生了敵意。
先是不願接朱祁鎮回國,後來又將朱祁鎮軟禁,再往後更是廢掉了朱祁鎮兒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把自己兒子推上了儲君的位置。
這些舉動,都是朱祁鈺在和朱祁鎮爭奪皇位的表現。
當然,最終的結果是朱祁鈺輸了,先是自己兒子暴斃,自己這一脈徹底絕後,然後又是奪門之變,朱祁鎮成功復辟,將自己趕下皇位。
最終,成王敗寇,朱祁鎮對朱祁鈺展開了報復。
有人說朱祁鎮對弟弟過於狠毒,但是站在朱祁鎮的角度,朱祁鈺當初對他又何嘗不狠呢?
其實,這一切有著太多的身不由己,在權力面前,親情終究薄如紙,淡如水。
朱由檢之所以不爭,是因為沒有機會。
朱祁鈺之所以要爭,是因為他不願放棄。
如果沒有土木堡之變這個插曲,朱祁鎮和朱祁鈺或許依然會是一對好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