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末農民起義中,朱元璋從一個討飯的小和尚起步,逐漸脫穎而出;公元1356年率軍攻下集慶(今南京)後,將其改名為『應天』,但當時隻是把該城作為臨時身之所。
到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由吳王而稱帝,改元洪武。
同年8月,大將徐達、常遇春率軍攻入北京,元順帝北走,元朝政權滅亡。
明朝政權逐步由偏處東南一隅的割據勢力一躍成為統一的全國政權。
漢唐故都長安已失地形優勢
長安形勢上有『崤函、終南之阻,渭、灞、滻之雄,百二山河之勝』,因此秦國以此為根基、統一關東六國;李唐王朝以此為都城、掃平隋末群雄,但此時天下形勢已經大變。
全國經濟中心已轉至東南,如果定都西安,則南糧輸運時必須沿河溯流而上,轉運困難,難以保證供養,因此西安的定都之選被否定了。
太子朱標早亡,洛陽失去定都機會
洛陽『東壓江淮,西挾關隴,北依邙山,南望闕,曾為九朝之都』。
朱元璋的皇太子朱標當時即意欲遷都於此。
史載:『皇太子還自陜西,巡視關、洛之後,志欲定都洛陽,歸而獻地圖』但事隔不久,太子朱標身亡,遷都洛陽之議擱置。
太子朱標早亡這一偶然事件,使洛陽在明代再次成為帝都的希望破滅。
北京依然面臨嚴重的軍事威脅
當時雖然元順帝北走,但蒙元實力並沒有完全消失,『引弓之士,不下百萬眾也!』強大的軍事力量對北京構成了嚴重威脅。
在這種情況下,如若不在北方某地設重兵防守,則北京城的安全難以保障,但若屯重兵,則兵權須交付諸將,又極可能形成尾大不掉之勢,重現歷史上曾出現的藩鎮割據局面。
不過,隨著洪武年間對北元勢力的一再征伐,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元納哈出降,遼東地區歸附,北方蒙古的威脅也就大大減輕了,遷都北京的最大阻礙也就此消失了。
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正式將明朝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
從此以後,北京就是明代的政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