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歷史上有這樣一位帝王,他沒有當過太子,卻最終依靠一場內戰登上龍椅。
他在位期間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取得輝煌的成就,明朝萬國來朝四海賓服。
他依靠自己的努力讓明朝成為世界帝國。
但他去世後,爭議卻非常多。
公允歷史觀點在肯定他歷史功績的同時,也對他的過於殘暴的執政做出了中肯的批評。
他就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明成祖朱棣。
說到朱棣的一生,可以歸納為幾個階段:平凡的王爺、內戰當中的逆襲而上和輝煌的帝王生涯。
上圖_ 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永樂皇帝
第一,在發動靖難之役之前,朱棣的前半生非常平凡。
朱棣隻是明朝眾多藩王中一位非常普通的藩王。
1360年,朱棣出生在今天的南京市。
由於軍情緊急,朱元璋對小朱棣來不及看一眼,就奔赴前線指揮作戰了。
童年的朱棣曾接受了朱元璋嚴格的軍事訓練,這讓朱棣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好習慣。
1370年,朱棣被朱元璋封為燕王。
1376年,朱棣和徐達的女兒徐氏成婚,而徐氏就是後來的徐皇後,明仁宗朱高熾的母親。
朱棣前往北平當燕王,在前往北平之前,朱棣和秦王、晉王一起來到鳳陽觀摩明朝的『龍興之地』。
此後,朱棣曾三次來到鳳陽,在練兵習武的同時還了解民生疾苦。
在鳳陽期間的生活對朱棣的一生產生了深遠影響。
來到北平後,朱棣曾率軍和蒙古激戰。
1396年,朱棣率領明軍追擊蒙古部隊北征到徹徹兒山,俘虜敵軍將領數十人,打敗蒙古軍隊凱旋而歸。
帶兵打仗的經歷讓朱棣從一個普通的王爺成長為明朝能征善戰的將領。
上圖_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
》 即建文帝
第二,朱允炆在位期間,朱棣率領軍隊以少勝多,成功逆襲,最終登上了龍椅成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1398年,朱元璋駕崩,朱允炆登基。
1399年,朱棣的部下朱能、張玉等人在北平起兵,靖難之役正式爆發。
朱允炆命令耿炳文等將領率領30萬大軍包圍北平,朱棣和朱允炆的軍隊展開激烈戰鬥。
在內戰期間,朱棣得到了寧王朱權的『朵顏三衛』的支持,最終成功逆襲拿下南京。
1402年六月,朱棣在南京登基稱帝,開始了他長達22年的帝王生涯。
上圖_ 靖難之役
第三,朱棣登基後,對建文舊臣進行了大規模清算,這是朱棣執政期間頗具爭議的一件事情。
朱棣登基後,對原先建文時期的舊臣,比如方孝孺、齊泰、黃子澄等人進行了大規模清算殺戮。
齊泰、黃子澄被滅族,方孝孺死於非命。
根據後來記載,朱棣殺掉的建文舊臣有百人以上。
朱棣殺害建文舊臣從正面意義看,對於鞏固自身權力,穩定局勢起到了某些積極的影響。
而且,朱棣對建文舊臣並未采取斬盡殺絕的態度,像著名的財政專家夏原吉、為仁宣之治做出重大貢獻的楊溥、楊榮和楊士奇等官員都是原先建文時期的大臣,他們都在永樂、洪熙和宣德年間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然,從反面意義看,朱棣的殺戮太過於血腥。
尤其是朱棣在位期間為了鞏固皇權重新復活了廠衛制度,引發明朝後期的宦官問題,這是朱棣給明朝造成的負面影響。
上圖_ 明代特務組織東廠梅花令牌
第四,朱棣登基期間,在對外交往上比其父親朱元璋更加主動積極。
營造萬國來朝四海賓服的明朝盛世。
朱棣曾經把開創萬國來朝貞觀之治的李世民作為偶像,朱棣這樣評價李世民『昔唐太宗撥亂反正,貞觀盛世,自古罕論,求其故,盡忠於國,雖仇必賞,心懷異謀,雖親必誅』
既然朱棣認為貞觀之治是『自古罕論』,朱棣就要打造一個屬於明朝的盛世。
再加上朱棣『篡位』登基的情況,迫使朱棣必須打造一個盛世帝國來證明自己能力是優秀的。
這使得朱棣在位期間的明朝在對外交往上表現出積極向上的一面。
朱棣的對外交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上圖_ 胡季犛,本名黎季犛,即位後又改名胡一元
首先,對於不服從明朝朝貢體系的國家,朱棣指揮明軍征討將其占領。
這就是明朝和安南的戰爭,以及朱棣北伐蒙古的戰爭。
1405年,明朝和安南發生了領土爭端。
由於安南陳朝權臣胡季犛篡位上臺,安南和明朝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
到1406年,明軍將領朱能、張輔等人率領大軍南下進攻安南。
明軍在安南作戰期間發動輿論攻勢,譴責胡季犛篡位『罪行』。
此舉導致安南民心動蕩。
1407年,明軍和安南軍隊7萬多人爆發咸子關之戰。
經過激戰,安南軍隊慘敗而歸。
明軍大獲全勝。
1407年夏季,明軍俘獲篡位上臺的胡季犛,胡朝滅亡。
朱棣在安南設置交趾佈政司,加強明朝對安南的管理。
明朝滅亡的安南的戰爭在客觀上對周邊的鄰國起到了強有力的震懾作用,其意義不亞於唐軍滅東突厥之戰和漢軍的漠北大戰。
周圍鄰國能接受明朝的朝貢體系,安南之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除了進攻安南,朱棣在位期間還曾五次北伐蒙古。
朱棣曾指揮明軍打到了斡難河,大敗蒙古軍本雅失裡和阿魯臺部,軍威大震。
朱棣成為明朝歷史上唯一一位親自率領軍隊深度進攻蒙古高原的皇帝。
上圖_ 《大明會典》,記載中國明代典章制度,以行政法規為主的官修書,簡稱《明會典》
其次,在外交上,朱棣采取積極開放的政策,加強明朝和周圍國家的友好往來。
朱棣在位時期,和明朝有外交往來的國家達到了上百個。
為了統一對外交往,朱棣重建發展對外貿易的機構市舶司,設立四夷館培養翻譯人才用來翻譯朝貢國和明朝之間的往來文書。
館內人員熟悉外語,方便對外交流。
《大明會典》就記載,四方番夷翻譯文字,永樂五年設四夷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選國子監生習譯。
這句史料充分證明朱棣設立四夷館的目的是為了培養翻譯人才來擴大對外交往。
上圖_ 鄭和航海圖
隨著鄭和下西洋的進行,越來越多的國王來到明朝拜謁朱棣。
永樂時期,來明朝拜謁朱棣的有4個國家的國王。
外國使節來明朝從事外交活動的次數在318次之多。
浡泥、蘇祿和古麻剌朗國的國王來到中國朝貢明朝。
而鄭和下西洋先後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爪哇、蘇門答臘、真臘、古裡、暹羅等國家和地區。
鄭和船隊最遠到達了紅海和東非地區。
在下西洋期間,越來越多的國家通過鄭和船隊了解明朝,派出使節來明朝朝貢。
明朝出現了難得的萬國來朝四海賓服的局面。
上圖_ 疑似鄭和畫像
除了鄭和下西洋,朱棣還和朝鮮、日本和帖木兒帝國有往來。
朱棣在位時期,朝鮮國王李方遠登基。
1403年,李芳遠和明朝開始開始定期互派外交使節。
朝鮮給明朝上貢人參、漆器和海豹皮等產品。
1403年,日本國派遣使節入貢。
1404年到1410年,日本曾7次入貢明朝。
明朝和日本交往比較密切。
朱棣時期,明朝和帖木兒的關系有所恢復。
明朝多次派出使臣拜訪中亞撒馬爾罕。
上圖_ 明朝版圖
通過以上的論述就能看出,朱棣不僅通過武力教訓了不聽話的安南,捍衛了明朝在東亞的國威尊嚴,打擊蒙古捍衛北方安全。
朱棣還通過鄭和下西洋、使節交往等方式加強和亞非國家的往來,讓明朝逐漸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帝國。
雖然朱棣在位時期的有些做法爭議很多,但朱棣為中外交往做出的貢獻是我們不會忘記的。
可惜的是,朱棣後來的帝王再也沒有像朱棣那樣高瞻遠矚的眼光,明朝對外交往從積極主動變得越來越內斂。
這不能不說是歷史的遺憾。
作者:孫毅 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探明•他們的明朝》 陳時龍 華文出版社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