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張居正的地位不用多說,連皇帝都得看他的臉色,張居正的兒子如果參加科舉,肯定名次隨便挑,誰也不敢說半個『不』字。
不過,張居正還很要面子,不想讓人說閑話,就專門做了一件事。
什麼事呢?
他找到了兩位大名士:湯顯祖和沈懋學,讓他倆帶帶小張。
什麼意思呢?
你想啊,我兒子天天跟大名士混在一起,那水平還能差得了嗎?
將來考個狀元還不跟玩兒似的?
《圖:湯顯祖畫像》
不過,湯顯祖這個人比較耿直,看不慣這種事,就跟張居正派來的人說:『我正忙著構思牡丹亭呢,哪兒有閑工夫陪著你們家公子玩呀?
還是另請高明吧!』
至於另一位大名士沈懋學,其實人品也不差,但因為出身於官宦世家,老爸還是三品大員,對官場上的這些事兒早都見怪不怪了,也沒覺得有什麼抹不開的,於是就半推半就地答應了。
到了殿試的時候,主考官本來應該是內閣首輔張居正,但因為他兒子也在,為了避嫌,就落到了次輔張四維身上。
張四維也是老張一手提拔起來的,自然知道老張的意思,就小心翼翼地問:『咱家大侄子排個什麼名次好呢?
』
老張頭也沒抬,說了句:『你看著辦吧』
『你看著辦吧』——這句話堪稱領導的一大法寶,至於應該怎麼辦,就看你的悟性了。
殿試結束後,張四維拿著小張的卷子,思量了半天,以小張的水平,中個進士沒問題,但排在第幾好呢?
狀元?
肯定不行,那不是在幫張大人,反而是在給他惹麻煩。
榜眼或探花呢?
也不是很合適,一甲三人的關注度太高,傳出去難免會有說閑話的,那就二甲第一名吧,名次不算低,也不太容易惹麻煩,張大人應該會滿意的。
於是,張四維就給定下來了:狀元宋宗堯,榜眼陸可教,探花沈懋學,二甲第一名張嗣修……
定完後,張四維還有點不放心,就去請示張居正。
老張一看,第一名宋宗堯,就瞪了張四維一眼;第二名陸可教,又瞪了他一眼;第三名……等看到第四名,張四維已經被瞪得小了一圈。
老張沒再看他,順手把沈懋學和張嗣修的卷子抽出來,放在了前面。
就這樣,兩位『大名士』沈懋學、張嗣修分居狀元、榜眼,充分體現了『大名士』的含金量。
至於那位不肯一起當名士的湯顯祖,自然沒有考出名士的水平,連個普通進士都沒考上。
直到六年後,張居正去世了,湯顯祖才考上了進士,跟沈懋學相比,輸了六年的起跑線。
前面說過,沈狀元雖然對官場潛規則見怪不怪,但品行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對張居正,並沒有因為沾了他的光就依附於他。
沈狀元進翰林院不久,張居正的老爸去世了,按照規定,老張應該回家丁憂三年,但老張死活不肯走,還找了各種理由,據說連周華健都請來了,循環唱《其實不想走》。
沈狀元一看,這不行啊,您作為大明首輔,應該帶頭遵守法律才行,怎麼能帶頭破壞規則呢?
於是,就仗著跟張嗣修的關系,給老張寫了封信,勸他早點回家。
張嗣修知道老爸的脾氣,為了保護沈狀元,就把信扣下了,沒給老爸看。
沈狀元又聯合翰林院的同事們一起寫信,繼續勸老張,結果好幾個同事都被抓起來了,沈狀元可能還是因為張嗣修的關系,躲過了一劫。
不過,沈狀元的牛脾氣也上來了,又繼續給皇上寫信,想讓皇上來評評理。
可惜,這封信又被太監留下了,根本到不了皇上手裡。
沈狀元這下是徹底失望了,『本來我以為已經適應了官場的黑暗,但現在才發現,我才剛上路呢。
算了,既然這條路遠比我想象的黑暗,那我就不陪你們走了,各走各路吧!』於是,沈狀元很快遞交了辭職信,回家走另一條光明大道去了。
晚年時,沈狀元寫了一首詩,名為《羨農家》:『結束學農家,功名等戰蝸。
三春無一事,鋤地種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