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韓林兒之死,廖永忠被殺,楊逍提議[應天府義軍和總壇劃清界限,互不幹涉],這也是三版中唯一一版交代互不幹涉的,算是保護了總壇:明確說朱元璋調動不了五行旗,明確說朱元璋未來殺的僅限於[義軍中的將領]《三聯版是教中的兄弟》,明確說明教是[後世]衰敗的。
可以比較一下三聯版。
張無忌聽了,長嘆一聲,說道:『殺了這個,又得再殺那一個。
個個都是好兄弟,我可真不忍下手。
能不能大會諸將,把事情攤開來談,大夥兒既要講公公道道,又得求和和氣氣?
』彭瑩玉搖頭道:『可惜,做不到!』
張無忌茫然失措,問楊逍、范遙道:『楊左使、范右使,你們兩位以為如何?
』
楊逍道:『[不管兵革戰陣,明教光明幹凈]!』他簡略解釋:明教義軍在各地起事,殺官造反,鬧得蒙元手足無措,戰陣有成有敗,他們既不向總壇稟報,總壇也管不著他們。
應天府這支紅巾軍,素來自行其是,聲勢壯盛,總壇不能殺了他們的首領,也不能以明教教規予以羈縻約束,隻能任其自然。
但[決不能任由他們來爭教主之位],由他們來指揮明教。
范遙朗聲道:『楊左使之言,正合我意。
咱們今後要使明教光明幹凈,熊熊聖火長燃不滅。
咱們手持屠龍寶刀,朱元璋這家夥倘若善待百姓,就隨他去。
否則咱們屠龍寶刀一揮,砍了他的腦袋!』
張無忌伸掌在案上重重一拍,說道:『正是如此!明教正直光明,永保黎民百姓!』韋一笑、殷野王、五散人、五旗使等一齊大聲呼應:『明教正直光明,永保黎民百姓!』
至此議事已定,但張無忌仍不免心中鬱鬱,深覺如此定奪,頗有虧於仁俠的宗旨。
廖永忠遭冤枉處死,總壇未能為他洗雪,終究良心難安,但一加幹預,牽連太大,自己確又無力公道處理。
而三聯版:後來楊逍雖繼任明教教主,但朱元璋羽翼已成,統兵百萬之眾,楊逍又[年老德薄],萬萬不能與他爭帝皇之位了。
朱元璋登基之後,[反下令嚴禁明教,將教中曾立大功的兄弟盡加殺戮]。
常遇春因病早死,徐達終於不免於難。
三聯版顯然用詞嚴酷得多,並且張無忌傳位於楊逍不妥
楊逍等人知道,朱元璋是挾著反元大勝之威,竟欲逼去張無忌的明教教主之位。
他如出言逼宮,明教眾首領未必會支持張無忌這年輕教主。
朱元璋第一次逼宮,張無忌和他的派系是這樣表達
彭瑩玉接著說:「不論是誰,只要他能率領天下豪傑,驅趕胡虜,我彭和尚都服他的。
他要做明教教主、要做皇帝,彭和尚都擁了他!」
張無忌道:「彭大師所言極是。
咱們當前要務,是將謝法王營救出來。
朱元璋如想做教主,只要他能趕走蒙元,還我大漢江山,我就讓他做!
按照張無忌的意思,朱元璋如果能趕走蒙元,教主就讓位,結果張無忌跑去蒙古前的安排,並沒有傳位朱元璋的打算
朱元璋迭施奸謀而登帝位,但助他打下江山的都是明教中人,是以國號不得不稱一個『明』字。
明朝自洪武元年戊申至崇禎十七年甲申,二百七十七年的天下,均從明教而來。
但他圖謀明教教主之位,終不得逞。
朱元璋登基後,不願讓自己大業已成,明教占了太多功績,又不願朝廷政務受到明教教主的牽絆幹預,因此盡力泯滅與明教有關的痕跡瓜葛,不少出身於明教的功臣大將,隻因不擁他為明教教主,便莫名其妙、不明不白的慘遭殺害。
馮勝、傅友德、藍玉等大將全家受戮,株連甚廣,史有明文。
朱元璋倒還記得明教,將他所建的朝代稱為「明朝」。
但因明教維護百姓,朝廷官府便對其殘殺鎮壓,時日既久,後世首領無能,明教也就漸漸式微了。
—————-
明教後來式微,算不算張無忌的鍋?
當然,張無忌傳位朱元璋,估計明教也無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