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設鐵牌:內臣不得幹預政事,其後代卻授予太監多項大權。《網路歷史》

明太祖朱元璋鑒於歷史上宦官專政的惡劣後果,嚴格限制宦官的權力。

『太祖既定江左,鑒前代之失,置宦者不足百人。

……嘗攜鐵牌置宮中,曰:‘內臣不得幹預政事,預者斬’』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期間,曾經得到宦官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最後千裡奔襲,一舉攻克南京之舉,就是得到了南京城內宦官傳出的城內兵力空虛的情報。

朱棣即位初期,在遭到建文舊臣和輿論反對的形勢下,宦官成為南京城內唯一可以絕對信任的力量,因此不斷擴大其權力,將其作為維護統治、監視百官的工具。

軍事上,提督京城駐軍,並出鎮地方

當時,駐防首都的京軍是明朝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共分為3大營,即: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

五軍營設提督內臣1人;三千營設提督內臣2人;神機營五軍中,中軍坐營內臣1人,其餘四司各設監槍內臣1人,此為宦官提督京營軍之始。

後來,土木堡之敗後又重新復辟的明英宗為了感謝宦官曹吉祥,幹脆讓他以司禮太監的身份總督三大營,從而開辟了宦官總領京軍之惡例,也成為宦官專權的依仗。

宦官出鎮亦始自永樂一朝,那時出鎮宦官尚無鎮守頭銜,鎮守中官頭銜始於永樂末;明仁宗即位後,鎮守中官逐漸成為明代地方政治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政治上,擁有批紅、傳旨、監國顧命等大權

宦官替皇帝批紅,大概是在朱棣末年開始的,此外宦官還參與了皇位交替時的活動,據《明史》載:永樂二十二年秋七月,『庚寅,至榆木川,大漸。

遺詔傳位皇太子,喪禮一如高皇帝遺制。

辛卯,崩,年六十有五。

太監馬雲密與大學士楊榮、金幼孜謀,以六軍在外,秘不發喪。

……楊榮偕禦馬監少監海壽馳訃皇太子』宦官在朱棣死後參與治喪、報喪,成為以後宦官和大臣同受顧命的先例。

經濟上,管理上林苑等皇家產業,並負責采礦、鹽業稅收等

據《春明夢餘錄》載:『永樂五年三月,改上林署為上林苑監,以中官相兼任用,置左右監正各一員,左右監副各一員,左右監丞各一員,首領典簿三員』礦務管理方面,派宦官提督開采黑山金場等礦場。

鹽業管理方面,自永樂十三年開始,差禦史、給事中、內官各員,於各處閘支鹽課。

此外,宦官還掌管官窯的燒制,據《大明會典》『陶器』載,建文四年,即在景德鎮置禦窯廠,派中官一人專燒禦用瓷器,並遞解京城。

司法方面,永樂一朝『初令錦衣衛官校暗行緝訪謀逆、妖言、大奸、大惡等事,猶恐外官徇情,遂設東廠,令內臣提督控制之,彼此並行,內外相制』。

外交方面,派出了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沿途與各國建立友好關系,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而進行了各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