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有36位開國元勛獲封爵位。
其中,獲封公爵者6人,侯爵者28人,伯爵者2人。
這36人,構成了明朝初年第一批權貴階層,因為其中大部分都出身於淮西地區,又被稱為是淮西勛貴。
不過,往後的歷史證明,這36人竟然成為歷代開國功臣集團之中下場最為悲慘的,沒有之一。
在獲封公爵的6個人中,除了常遇春之子鄭國公常茂、衛國公鄧愈英年早逝之外,其餘皆未得善終:
《1》洪武二十三年,功臣之首韓國公李善長因為牽涉『胡惟庸案』而被滿門抄斬;
《2》洪武二十八年,宋國公馮勝被朱元璋猜忌,慘遭賜死;《3》洪武十六年,曹國公李文忠染病,朱元璋命人醫治,不久李文忠一命嗚呼;
《4》洪武十六年,魏國公徐達染背疽,稍稍康復,朱元璋便將其召回南京,第二年二月徐達死於南京;
關於李文忠和徐達之死,史學界爭議頗多,按照史學家吳晗的觀點,他們皆死於朱元璋之手。
在獲封侯爵的28人中,因為牽連『胡惟庸案』、『藍玉案』而被殺者更是比比皆是,在洪武朝能夠最終獲得善終者,僅僅隻有湯和、沐英、耿炳文三人而已。
而在這三人之中,又以湯和最為特殊。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先來看看沐英、耿炳文能夠善終的主要原因:
《1》沐英本是孤兒,八歲時被朱元璋收為義子,跟著姓朱,在朱元璋夫婦身邊生活多年,深受器重和信賴。
成年後,沐英展現了超強的軍事天賦,他後來出色的鎮守雲南地區,為朱元璋解除了西南一塊心病。
沐英的後代也累世為明帝國守衛西南大門,直到明朝滅亡。
《2》耿炳文跟沐英的功能也很類似,明朝開國後,他率軍開拓河西並常年駐軍在西北,修築城池,打造要塞,為明戍邊。
正因為他和沐英常年駐守邊關,遠離朝廷中樞,加之為人處事圓滑得當,所以才幸免於難。
而湯和則不然,在他身上,似乎找不到被放過他的理由。
第一,湯和配得上『功高震主』。
湯和與朱元璋是同鄉,甚至很有可能是兒時玩伴。
大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湯和率領十餘人加入郭子興的部隊,因戰功被授千戶之職。
而此時的朱元璋,還在皇覺寺裡苦哈哈的當和尚,吃了上頓沒下頓。
對於是否要加入紅巾軍,他甚至還一時猶豫不決,《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太祖詣伽藍卜,問避亂,不吉;即守故,又不吉。
因祝曰:豈欲予倡義耶?
果大吉,帝意遂決』
推翻蒙元、建立大明的朱皇帝,當年竟然是靠著求神問卜的方式來決定加入起義軍的,不禁令人唏噓。
而朱元璋後來的『入夥』過程,更是顯得狼狽不堪,甚至差點被守濠州城的紅巾軍小卒子砍了腦袋。
朱元璋剛『入道』時的青澀,與很早就成為紅巾軍宿將的湯和相比,簡直是雲泥之別。
而在之後的作戰中,湯和更是一路高歌猛進,戰功卓著:
公元1355年,湯和生擒蒙元義軍元帥陳野先;公元1356年,湯和進軍常州,逼迫張士誠請和;公元1358年,張士誠攻打長興,湯和大破之;公元1368年,湯和參與西征,平定寧夏;公元1372年,湯和又率軍入川,攻滅了盤踞於四川的夏國。
因此,以湯和的資歷和功績來看,獲封公爵絲毫也不為過。
但因為一個重要原因,他在開國之初隻是侯爵之首。
而這個重要原因,也足以要了他的命。
第二,湯和的『致命污點』
公元1357年,湯和率軍在常州守備張士誠。
有一次,因為挨了朱元璋幾句批評,湯和在軍中喝悶酒,嘴裡埋怨道:『我現在率大軍在此,就好比站在梁上,往左傾就是敵方,往右傾就是己方,這主動權可在我自己的手裡』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句話最後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裡。
湯和雖然是喝多了發牢騷,但敏感的朱元璋卻不這麼認為:手下大將擁兵自重,且有不臣之心,這還了得?
果然,在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時,朱元璋沒有把這位長他三歲的老大哥放到公爵一檔之內,而是將其列為侯爵第一。
並且,在公元1372年湯和滅蜀的慶功宴上,朱元璋還舊事重提,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斥責湯和當年在常州的『不臣之語』,嚇得湯和趕緊磕頭謝罪。
而此事還沒有完,在洪武十一年湯和進封信國公時,朱元璋還是揪住這件事不放,命人將湯和當年在常州的罪過,一一刻在賜予他的免死金牌之上。
可見,朱元璋對湯和是何其恨也。
以此推之,朱元璋想要殺湯和,這一大歷史污點足矣。
但湯和最終卻還是能壽終正寢,躲過了朱元璋的屠刀,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看對人、跟對人
前文說過,湯和早於朱元璋加入紅巾軍,而且依靠戰功,很快升為千戶,成為起義軍中的宿將。
而朱元璋呢?
不僅比湯和小三歲,而且最早隻是郭子興身邊的一名親兵而已。
然而,湯和從這個差點餓死、當過和尚和乞丐的小兄弟身上,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
因此,這位天生的『投資家』湯和,也不惜把寶也全部押給了朱元璋,義無反顧的放棄一切,鞍前馬後追隨其打天下。
『雪中送炭』遠遠比『錦上添花』更加令人刻骨銘心。
或許正因為此,朱元璋才對湯和這位老大哥情有獨鐘,以至於雖然湯和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朱元璋也可以『大度』的放他一馬。
二、看透事,做對事
湯和雖然作戰勇猛,但絕非看不清事態的莽夫。
朱元璋幾次三番拿他在常州的失語行為敲打之,已經讓湯和如坐針氈、如履薄冰。
看透事的湯和,也開始了一系列明哲保身的操作——做對事。
1、飲酒『誤事』。
雖然湯和因飲酒而失語,但他並沒有改掉好酒的毛病,反而更加喜歡酒後處理軍務,甚至因此而濫殺。
部下們怕他誤事,便做了幾個假人頭。
每當湯和酒後命令軍法從事時,部下便將幾個假人頭拿給湯和看。
醉眼惺忪的湯和看後便撫髯大笑。
這種『自污』和『自黑』的行為,跟歷史上許多功臣名將突然變得『貪財好色』起來,完全如出一轍。
2、告老還鄉。
建立大明後,朱元璋故意制造了明初『四大案』,廢除丞相,鏟除功臣,一心為維系皇權而努力,手段不可謂不毒辣。
不過,作為一位史上少有的開明君主,他又何嘗不想學習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但功勛們對權位的貪戀,讓朱元璋一次次不惜與曾經的戰友決裂,刀兵相向。
與他們不同的是,在這方面,湯和又一次做對了事。
洪武十八年,信國公湯和主動提出告老還鄉,朱元璋大喜,當即在老家鳳陽為他置辦良田美宅。
湯和隱退後,每日飲酒作樂,不問世事,不會舊友。
不久,東南有倭寇襲擾,朱元璋憂心忡忡,再次啟用湯和到福建營建海防。
湯和不辱使命,立即到沿海修城。
竣工後,他回京復命,並立即辭官回鄉。
三年後,李善長曾想建造府宅,從湯和處借了衛士三百人,湯和立即悄悄把此事告訴了朱元璋。
這件事,也成為朱元璋對李善長動手的罪證之一。
洪武二十三年元旦,湯和因病失聲,朱元璋親自前往探視,長久嘆息之後,讓他返回故鄉。
四年後,湯和病重,已經不能站立。
朱元璋命他坐車前往覲見。
朱元璋用手摸著湯和的背,與他追憶家鄉故舊、創業之難。
湯和此時已經已不能對答,隻是不停地叩首。
第二年,湯和病逝,享年七十歲,被追封為東甌王,謚號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