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中國古代皇帝中最為傳奇的一位,他是窮苦出身,出生以後家境越來越貧窮,最後父母、兄弟幾乎都餓死了,朱元璋小時候除了放牛,要飯,當和尚以外,唯一的理想就是造反,那麼朱元璋為何敢造反呢?
其一、確實很窮,生存堪憂
朱元璋小名叫做朱重八,那一年正趕上鬧饑荒,再加上元朝政府的盤剝,最後家中僅剩十三粒米了,他的父母、兄弟幾乎都餓死了,最後說自己餓了,快要餓死了,他的哥哥給他煮了一碗粥,粥拿過來後,朱重八隻看見了十三粒米,後來朱重八開始放牛、要飯、流浪、當和尚,最後起義造反,原因很簡單,吃不上飯,吃不上飯就活不下去了,活不下去了,還管什麼呀,隻有造反一條路了,你想吃餅,你想吃肉,怎麼辦?
和皇帝老子搶,就這一條路,沒辦法,隻能造反。
其二、朱元璋有帝王之志
朱元璋小時候經常放牛,但是讀不起書,他很想讀書,但是沒有這個機會,有一次,私塾先生領著一群孩童上山,很多孩童都在那裡說什麼『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什麼『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等等的話,朱元璋聽後就在一旁傻笑,然後隨口說了一句『前山似秤砣,長虹做杠桿,彎月鉤中掛,載我江山又如何』,私塾先生聽後,覺得這個孩童不一般,然後對其十分稱贊。
其實這正是帝王之志,一句『載我江山又如何?
』就能看出一二,大有夜晚不敢伸蹬腿,恐將山河一腳穿的氣場,這就是帝王的氣勢,你凡人就是寫不出,也拿不出這種氣勢,『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這種氣場你能拿的出嗎?
所以朱元璋早晚必反,因為他有帝王之志,他不會允許自己一事無成,一生都在要飯這種窘境,他有一顆龍心,生來就是做主的命。
其三、朱元璋的思維不同
人的思維往往決定著一個人的成敗,比如項羽他就十分狹隘,他總想當霸王,卻不想當皇帝,最後總是十分小氣,不給這個將領封地,不給那個將領帥印,最後手下的人才都跑到劉邦那裡去了,最後劉邦贏了,這是個格局問題,也是個思維問題,朱元璋就不一樣,你立功了,我就封賞你,除了位置,老婆,我什麼都可以給你,張作霖也是這樣,張作霖有一次演講,就對著士兵說:『你們盡管打勝仗,老子除了老婆不能給你們,其餘都可以給你們』,這樣士兵們才能上陣殺敵,最後奪取江山。
所以朱元璋的思維很獨特,你要什麼給什麼,最後你的還是我的,這就好比什麼呢,就是你要一顆樹,還要樹上的水果,我都可以給你,甚至這片地都可以給你,但最終你還在我的管轄范圍內,所以你的還是我的,就如同和珅和乾隆一樣,你和珅搞腐敗,我乾隆早就知道,你藏哪我都清楚,最後沒有出大清的范圍,那就是朕的金礦,就這麼簡單,所以這種思維決定著朱元璋早晚會反,因為朱元璋覺得江山就是他的,隻是什麼時候取的問題,時間到了,機會成熟了,那就拿過來就完了,正好打著『恢復中華,祛除胡虜』的旗號,所以朱元璋有這種思維在,他早晚會反,因為他覺得江山就是自己的,這可能跟一個人的胸懷有關,有的人胸懷就是巴掌那麼大,有的人天天考慮自己的利益,有的人天天琢磨著別人的利益,而有的人天天考慮著國家民族的利益,這是胸懷決定的,也是天生的,或者是思維決定的。
參考文獻《上下五百年》、《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