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有個性和特點的人物。
他既有海納百川的胸襟肚量,能把天下英豪收為己用,頗有明君氣象。
但另一方面他又顯得兇狠暴戾,開國之後,曾經跟隨他鞍前馬後效力疆場的功臣宿將,幾乎被他屠戮一空。
中國古代皇帝中,有很多人有過屠戮功臣的經歷,但像明朝這樣規模之大、涉及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長,確實非常罕見。
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朱元璋下旨賜死德慶侯廖永忠,以此為肇始,一直持續到他去世,明朝第一批開國宿將幾乎在一輪又一輪的大清洗中屠戮殆盡。
人們印象中凡是能叫得上名字的明朝開國大將,除了早死的徐達、常遇春、鄧愈等人少數幾個,其他絕大部分都身敗名裂。
到明朝第二個建文帝登基時,明朝第一批開國功臣六公二十八侯,幸存者隻有郭英、耿炳文等寥寥數人。
朱元璋到底為什麼要對功臣們下此毒手?
多年以來一直流傳一個說法,認為是朱元璋小肚雞腸,滿腹猜忌,生怕手握兵權的功臣大將們起兵造反,篡奪皇權。
這種說法完全是受了戲曲評書等民間文學的影響,與史實並不符合。
明朝開國之初,就對軍隊管理體系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革新,設立五軍都督府制度,彼此相互節制互不統屬,兵部擁有調兵權而無統兵權,五軍都督府調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全國兵權都控制在皇帝一人之手,沒有朱元璋的兵符與聖旨,任何一個武將或者五軍都督府、兵部,都別想調動一兵一卒,想起兵造反純屬癡人說夢。
因此這種說法完全站不住腳。
洪武二十一年《1388》六月,六十歲的朱元璋對全國各地武將下達一部詔令合集《武臣大誥》。
這部《武臣大誥》非常奇特,完全不是像朝廷公文一樣文縐縐的,而是通篇都是沒有經過任何潤色的口語大白話,明白淺顯,通俗易懂。
因為朱元璋擔心武將們文化水平低看不懂,起不到宣傳警示作用,故此他才會別出心裁,『我這般直直地說著,大的小的都要知道,賢的愚的都要省得』。
朱元璋在《武臣大誥》中,詳細列舉了各地武將三十二人的違法犯罪之舉。
其中既有常遇春之子鄭國公常茂這樣的高級將領,也有地方衛所的百戶千戶等基層軍官,犯罪行為既有幹擾地方政務等大局問題,也有苛待、殘害軍卒等細節,還有貪墨軍餉軍糧等經濟問題,還有搶占民女等作風問題,無所不包。
從中可以看出,明朝開國初期,功臣武將們倚仗權勢為非作歹、踐踏國家法紀的情況已經非常普遍和嚴重,簡直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
永嘉侯朱亮祖接受地方豪紳的重賄,光天化日沖入番禺縣大牢放走人犯,鞭打知縣。
常遇春之子常茂,『貪財殺降』,醉酒後殺傷前來歸降的北元武將,幾乎激起大變引發戰爭,其他各種不法行為如『肆貪害民』『冒支官銀』『私役軍卒』『強暴軍卒眷屬』,等等已經到了觸目驚心、危及明朝統治的地步,使得軍隊戰鬥力嚴重下降,將士離心,民怨沸騰。
朱元璋在前言中說:『我每日早朝晚朝,說了無限的勸誡言語』,『我這般年紀大了,說得口幹了,氣不相接,也說他不醒』,軍官們依舊利欲熏心,置若罔聞。
朱元璋說:『我許大年紀,見了多,擺佈發落了多,自小受了苦多,軍馬中我曾做軍來,與軍同受苦來,這等艱難備細知道』。
他出身貧苦農民,從最下層的普通紅巾軍小兵一步步奮鬥成皇帝,底層軍民的痛苦辛酸生活他感同身受,故此才會再三勸誡功臣大將們體恤民情,愛護士卒,遵規守紀。
苦口婆心之態,令人落淚。
可惜他的一番苦心並未能喚醒這些執迷不悟的功臣武將們。
朱元璋迫不得已才會兇相畢露,大開殺戒。
故此朱元璋才會對功臣大將們下此重手,實際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看看《武臣大誥》中那些底層軍民飽受摧殘的斑斑血痕,令人心酸落淚,就會理解朱元璋的一番苦心。
參考資料:《明會典》《武臣大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