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全家餓死,孤身求活的乞丐,到開創明朝的皇帝,朱元璋完成了最高的躍遷。
他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除了他自身出色的能力以外,還要得益於對他忠心耿耿的良將。
與徐達、常遇春等人相比,陳德名聲不顯,但他為朱元璋立下的功勞可一點都不小。
陳德出身於農耕世家,但他身強體壯,孔武有力。
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攻克定遠,陳德於是率領手下的義軍投奔朱元璋。
此後,陳德就一直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
至正二十年《1360年》,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友諒自立為帝,自稱大漢皇帝。
當時陳友諒經過吞並,已經聚集起大量起義軍,兵力高達六十萬。
而且,陳友諒還控制了長江中遊地區,很多軍閥都依附於陳友諒。
這時候的朱元璋可謂腹背受敵,他與張士誠是死敵,陳友諒又將他視作眼中釘,一直想將他鏟除。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張士誠率軍圍攻安豐,朱元璋考慮到安豐是應天的屏障,便親率大軍馳援安豐。
在安豐,朱元璋將張士誠擊敗,並一路追擊。
可是陳友諒也趁機率領六十萬大軍圍攻洪都。
洪都對於朱元璋十分重要,他立刻放棄圍攻廬州,率軍回援洪都,並決定與陳友諒展開決戰。
這一戰雙方的兵力十分懸殊,陳友諒有六十萬大軍,且他的水軍明面上實力最強,艦船也多是大船,而朱元璋隻有二十萬人,船也沒有陳友諒的大。
很多人都勸朱元璋先避其鋒芒,但朱元璋認為陳友諒反復無常,背信棄義,很多部眾對他並不忠心,他的六十萬大軍根本就是烏合之眾,而且陳友諒帶的糧草不多,只要將其困住,陳友諒必敗無疑。
所以,朱元璋毅然率領主力和陳友諒在鄱陽湖展開決戰,並分出人馬將其退路堵住。
這一戰初期,朱元璋並沒有占到什麼便宜,雙方互有勝負。
到二十一日,陳友諒麾下猛將張定邊發現了朱元璋所在位置,他率領精兵直沖朱元璋。
朱元璋船隊立刻後撤,但他所乘船隻擱淺,無法動彈。
就在這危機時刻,朱元璋身邊的大將陳德挺身而出,與張定邊激戰,他身中九箭依舊奮力迎戰,將敵軍阻截在自己身前,保護了朱元璋。
不久,徐達、常遇春率軍馳援,朱元璋這才得以保全。
之後,在朱元璋的指揮下,他的大軍將陳友諒圍困,由於缺糧,陳友諒大軍崩潰,陳友諒本人也慘死劍下。
此後,陳德又歷經北伐、南征等多大規模戰役,立下了許多功勞,他去世後,朱元璋追封他為杞國公,謚號定襄。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開國功臣,最終卻被朱元璋抄了家。
原來,由於胡惟庸案,很多功臣都被牽連,陳德家族也受到株連,全家抄沒。
不過,在抄家的時候,朱元璋念及陳德對自己有救命之恩,所以給他留了個孫子。
在抄家時,陳德已經去世,他的兒子也早已經在戰場上戰死。
不知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幸運,還是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