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標一共有五個兒子,即朱雄英、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
其中,最大的是朱雄英,出生於1374年,最小的朱允熙出生於1391年,靖難之役時已經10餘歲。
1402年,朱棣靖難成功,兵臨南京城下,朱允炆出逃後下落不明,成為『明史第一謎案』,那麼此後朱允炆的四個兄弟下場又是如何?
根據正史記載,朱標有兩個妃子,即常遇春長女常氏與元朝參政呂本之女呂氏。
其中,朱雄英與朱允熥是常氏所生,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熙是呂氏所生。
1378年,常氏生育朱允熥時死去,呂氏遂成東宮之主。
更為重要的是,呂氏之子由此一躍成為嫡出,擁有了皇位繼承權。
因此,在太子朱標死後,一向強調『嫡長子繼承制』禮法的朱元璋,才會立原先庶出的朱允炆為皇太孫。
1398年,朱允炆繼位為帝,但因為急於削藩引發天下藩王不滿,朱棣起兵靖難。
朱元璋在位時,擔心權臣篡位,於是立下一條規矩:藩王有舉兵清君側的權利!《皇明祖訓》雲『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朱棣正是抓住這一條,指責齊泰、黃子澄為奸臣,並稱自己的舉動為『靖難』,即靖禍難之意。
因此,朱棣起兵口號是『清君側,靖國難』。
朱允炆削藩嚴重侵害藩王利益,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天下藩王於是冷眼旁觀。
最終,朱棣憑借燕地一隅之地,成功推翻了建文朝,創造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奇跡:以一隅之地奪取一國。
朱棣稱帝之後,朱允炆的兄弟之中,除了最小的朱允熙12歲,其他都已經成年,那麼朱棣如何對待他們的呢?
我們來一個一個的看,其中朱允熥是重點,放在最後說。
1,朱雄英是嫡長子,生於1374年,但他隻活了九歲,於1382年夭折,朱元璋傷心的為之輟朝,追封虞王,謚號『懷』。
2,朱允熞是朱允炆同母二弟,生於1385年,1399年時被封衡王,未就藩。
1402年朱棣稱帝,降封其為懷恩王,居建昌,但這一年九月就將其召回京城,隨即將他囚禁在鳳陽高墻之內,大約1414年左右去世,享年30餘歲。
3,朱允熙是朱允炆同母三弟,生於1391年,1399年時被封為徐王,1402年成祖入京後,被降為敷惠王,和母親呂氏一起為懿文太子守陵。
1404年被改封為甌寧王,兩年後,府邸火災被燒死,時年16歲,謚號哀簡。
4,朱允熥是嫡二子,生於1378年,生母常氏去世之後,呂氏執掌東宮,朱允熥降級為嫡三子,皇位繼承上排在第三位。
由於朱允熥身份特殊,常遇春的外孫,與藍玉又是親戚,常氏未死之時,他的地位比呂氏、朱允炆都要高,是第二皇位繼承人,但隨著常氏去世,以及藍玉案爆發等,朱允熥地位一落千丈,成了一個最悲劇孩子。
在朱元璋、朱標眼裡,仿佛沒有朱允熥;在呂氏眼裡,朱允熥是朱允炆主要對手;在朱棣眼裡,朱允熥又是一個致命的潛在威脅。
1399年,朱允炆為帝第二年,立長子朱文奎為皇太子,並分封諸弟為親王,其中分封朱允熥為吳王,封地杭州。
眾所周知,朱元璋曾經就是吳王,或許朱允炆借此表達對朱允熥的補償吧。
但朱允炆立志削藩,所以朱允熥未能就藩,隻是待在京城,擁有一個吳王頭銜罷了。
朱允熥身份特殊,與淮西勛貴多有親戚關系,因此他也成了朱棣眼中釘。
1402年,朱棣稱帝之後,先被降級為廣澤王,移居漳州,同年九月被召回京城,廢為庶人,與四弟朱允熞一樣被囚禁在鳳陽高墻之內,1417年去世,享年39歲。
除了朱允炆的四個兄弟之外,還有一個特殊人物,即朱允炆之子朱文圭。
朱允炆育有二子,嫡長子為朱文奎,但1402年朱棣兵臨南京城下時,朱文奎死於宮內大火,而時年2歲的朱文圭活了下來,但最終卻生不如死!
靖難之役後,朱棣將他囚禁在鳳陽,稱『建庶人』。
明英宗奪門之變復辟《1457年》後,對一直被幽禁的『建庶人』、『吳庶人』《或朱允熥之子》產生了同情,隨後將他們釋放,並為其修房蓋屋娶妻生子。
但朱文圭被囚禁50餘年,已經完全脫離生活,甚至不辨牛馬,不久之後去世。
至此,太子朱標一系團滅!或有後人,但對朱棣一系已毫無威脅。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