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六年,藍玉以謀反坐罪,被株三族,此案牽連人數達1萬5千之多,主犯藍玉更是被剝皮實草,傳示各地,為明史一大慘案,與胡惟庸謀反案並稱為『胡藍之獄』
藍玉是開國功臣常遇春的妻弟,太子朱標的舅父。
北征滅元,南下平寇,他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那麼他到底做了什麼事兒,惹的朱元璋震怒,要下如此狠手呢?
小錯不斷,大錯也犯,朱元璋對他又愛又恨
其實細翻他的履歷,你會發現雖然藍玉功勛卓著,但他是一個小錯不斷大錯也犯的人,幾乎每次立功的同時,都會犯渾做一些錯事,朱元璋殺他並不是臨時起意,可以說,在屠刀揮動之前,老朱已經忍了很久了。
藍玉早年從軍,歸在常遇春賬下,常遇春對這個有才能的親戚很是欣賞,多次向朱元璋舉薦他。
但那時候,明朝的悍將太多了,徐達、湯和、常遇春、馮勝,這些前輩們無論資質和能力都比他高一截,朱元璋雖也賞識提拔他,但並沒有特別在意。
要強的藍玉不承認自己比任何人差,於是,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他等到了讓自己大放異彩的機會,朱元璋下令遠征北元,藍玉主動請纓,被授予右副將軍的職位——給主帥馮勝打下手。
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此戰中,藍玉搶到了先鋒,連夜率騎兵奔襲,冒雪攻取了慶州城《今內蒙古巴林左旗》。
僅此一役,藍玉不費吹灰之力,全殲敵軍,殺北元平章果來,收獲大批俘虜。
元太尉納哈出無可奈何,隻得率軍投降。
緊接著,召降慶功宴上,藍玉就犯了一個錯誤。
他看納哈出衣著破陋,便脫下自己的戰衣,讓納哈出穿上。
可能剛開始,藍玉是好意,但這種行為在納哈出本人看來,是對失敗者的嘲諷。
納哈出果斷拒絕了,於是就像如今酒局上常見的那套一樣。
他們之間起了爭執。
爭執結果:納哈出摔杯,撒了藍玉的酒;藍玉手下暴怒,砍了納哈出的肩。
眼看著一場勝利就要發展成兵變,還是主帥馮勝過來好言相勸,並向納哈出部下講明情況,才平息了這場意外。
這是一個小錯誤,並沒有釀成大禍,但從中可以看出藍玉輕率行事、驕狂傲物的性格。
次年,藍玉就又立了一大功,他率軍15萬深入大漠腹地,乘夜在捕魚兒海《今貝爾湖》大破元軍。
此戰俘獲北元貴族公卿百餘人、官屬三千、民眾八萬、羊馬無數,基本摧毀了敵人的官職體系,藍玉終於名震天下。
勝利讓藍玉沖昏頭腦,不世之功之後便是快速的隕落。
在歸途中,藍玉春風得意,看到元主的老婆有些姿色,便調戲侮辱她,元妃性情剛烈,自盡而死。
班師到喜峰關口時,守將沒有及時開城門,藍玉等的不耐煩了,派兵攻占關卡,強行破關而入。
這兩件事讓朱元璋大為惱火,他對這個能打仗也能鬧事的將領又愛又恨。
本來按照功績應該授予他的『梁國公』也改成了『涼國公』,一字之差,便為其之後的覆滅埋下伏筆。
鑄成大錯,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前面說過,朱元璋對藍玉是又愛又恨。
愛的是他的將才,那是攻城拔寨的一柄利刃;恨的是他的驕橫,誰知道哪天利刃會不會傷到自己呢?
捕魚兒海大捷之後,威脅帝國的勢力基本上被鏟出了。
將才無用,驕狂日彰,於是,皇上對藍玉的愛意減少,恨意漸濃。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猛將亡。
這時藍玉還不知收斂,於是,小錯的不斷積累,終於釀成大禍。
導火索
怒火中燒的朱元璋,考慮到賞罰分明的問題,還是準備授予藍玉太子太傅這樣的官職。
太子太傅,從一品官,作為太子的師傅,已位極人臣。
但藍玉聽說之後,表現得像吃錯了藥,他竟在眾人面前大喊:『以我的功勞,難道不能當太師嗎《我不堪太師耶》?
』
太師,位列三師之首,正一品銜。
藍玉這是在居功邀位。
如果做到這種程度,朱元璋還能忍,他就不是朱元璋了。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錦衣衛告發藍玉謀反,朱元璋震怒,下令將藍玉逮捕。
也不知是確有其事還是在獄中受了酷刑,藍玉供詞又揭發了定遠侯王弼、鶴壽侯張翼等人的『謀逆罪證』。
此案逐漸蔓引株連,牽扯達萬人,這些人死後,都被編入《逆臣錄》當中。
公平點說,藍玉雖然驕狂,但他還是沒有謀反的條件的,而最後查出近兩萬人的同黨,全部都謀逆,這裡面肯定有不少冤死鬼。
所以,雖然藍玉死的不冤,但這一事態的擴大,很有可能是朱元璋有意為之。
我們看一下藍玉案發時間,1393年,很微妙,因為在這前一年的四月,太子朱標突然暴病而亡。
朱元璋培養了多年的繼任者就這麼撒手人寰,他隻得立朱標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皇孫年幼,怎麼震懾住驕兵悍將,親族勛貴呢?
隻有把他們全清理幹凈了。
這並不是空穴來風,事實上,早在朱標在世的時候,他就曾勸過父親不要妄殺大臣。
朱元璋沒有說話,派人找了根帶刺木棍讓朱標握在手上。
太子又不是白癡,自然不答應。
哦,你這時候嫌有刺,不敢動手了是吧?
老子抓給你看。
於是,朱元璋一手捋過木棍上的刺,拿著它對太子說道:『我殺人就是要替你拔掉這木棍上的刺!』
可以想象,太子死後,明太祖的殺氣隻會更重。
十幾年前,殺胡惟庸,牽連三萬人,是為收回相權;
現在,殺藍玉,牽連一萬五千人,是為收回軍權。
四海之內,隻有皇權能凌駕於一切之上!
於是,藍玉就成了朱元璋殺雞儆猴的政治犧牲品。
圖片來自網絡以及《朱元璋》劇照
文字參考資料:《明史》《明朝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