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吃飯發現碗裡有根頭發,叫來廚師,廚師是如何機智應對的。《網路歷史》

『吳中四才子』,又名』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寫了一本筆記,也就是國朝典故卷之六十二《前聞記》,裡面記載了上到皇帝,下到平民百姓的很多小故事。

原來祝枝山與唐伯虎、文征明、徐禎卿四人雖然齊名,可是他考試卻遇到了諸多的不順,屢次不中,

祝枝山在19歲好不容易中了秀才,考了5次鄉試才在31歲中了舉人,中了舉人以後,他先後參加了7次會試,卻屢屢落榜。

從事上面可以看出祝枝山是多次考秀才,都馬上20歲了,才考上秀才,31歲才考中舉人,而且是考了5次。

之後又考了7次的會試再也沒有考出來。

隻好以舉人的身份做了小官。

但是雖然祝枝山屢試不中,寫起故事來還是不少的,考試不中肯定心情煩悶,於是就通過寫故事來排解抑鬱的心情。

其中在祝枝山的筆下,有關朱元璋的連起來的故事寫了三個,

一個是《驛兒屬對》講的是』7歲小孩當馬驛,最終被朱元璋賜與父母團圓,並免五年瑤役的故事『。

一個是《床下義氣》講的是校尉與有夫之婦通奸,最終被朱元璋赦免的故事。

而另一個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龍須》故事,故事原文如下,

太祖皇帝嘗進膳,於膳中得發一莖。

召光祿官問之,對曰:「告陛下,此不是發」上曰:「是何物耶?

」對曰:「龍須也。

」上眾自捋聖須,隨手得一二莖,遂叱去,不復問。

就是朱元璋吃飯的時候,竟然在膳食中發現裡面有根頭發,這還了得,這可是專門給皇上做的飯。

皇上吃飯,有專門負責采購實物的機構,有專門負責做飯的機構,還有專門負責皇上吃飯時進行服務的機構。

為了避免有人蓄意謀害皇上,還有提前嘗飯的人。

也可能皇上有時候吃飯也會有人當著皇上的面,用銀針試一下裡面有沒有毒。

小心駛得萬年船,這些都沒錯,但是講衛生可是大問題,在碗裡吃出的頭發是非常膈應人的事情,試想我們就是這樣,即使是自己做的飯,自己的頭發落在裡面,都有想吐的感覺。

朱元璋看到了頭發以後,是勃然大怒,然後就叫光祿寺的官員,就是負責給他采購食物的官員一起來覲見。

這個官員也不傻,悄悄打聽了一下是為這個原因,也是嚇壞了,然後趕快叫上廚師,兩個人在路上嘀咕了一陣,想想應對的策略,就來見朱元璋了。

就說朱元璋就坐在那裡氣呼呼地等著他們,見了面,就大聲問道,這是什麼?

你們倆到底是誰的頭發?

光祿寺的官員用手指指廚師,讓廚師先說。

廚師馬上如搗蒜般跪地磕頭說,皇上冤枉。

說完把他的廚師帽從頭上拿下來。

朱元璋一看,擺擺手說聲,滾,廚師就一溜煙的下去了。

原來廚師腦門兒鋥亮,根本沒有頭發。

冤有頭,債有主。

朱元璋又問光祿寺的官員,你說怎麼回事?

光祿寺的官員往前面一看,然後故作驚訝的說,皇上,這不是頭發,是龍須。

什麼意思呢?

光祿寺的官員的意思是那不是頭發,是龍的須子,也就是朱元璋的胡須,他不說胡須,說龍須,這拍馬屁拍的真夠絕的。

朱元璋再仔細一瞧,然後順手擼了擼自己的胡子,手裡就抓下了一兩根胡子,可不是嗎?

碗裡的東西與自己手裡的胡子一模一樣。

就這樣,朱元璋笑一笑,光祿寺的官員就回去了,在場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氣。

到底碗裡的是頭發還是胡子,其實誰知道呢?

這個小故事贊頌的就是光祿寺的官員的聰明,應對的機智。

為人處事,特別陪伴皇上,時刻得吊著心,頭腦必須反應機敏,否則腦袋搬家是分分鐘的事。

如果直性子的你我,是不適合陪侍皇帝左右的。

故事真真假假,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千萬別當真,當笑話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