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每一朝的開國功臣都逃不掉『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魔咒,慘死於開國皇帝的刀下。
歷朝歷代看下來,劉邦除功臣如是,李世民殺功臣如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更是如法炮制,搞得開國功臣們人人自危。
昔日打天下時,一起過著刀口上舔血的日子,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恨不能同榻而眠;終於熬到坐天下時,一同享福?
還是想想怎麼自保吧!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便開始想著怎麼打壓這些與他一起創立大明天下的文臣武將,他們的名聲無論是在朝廷還是鄉野都是如雷貫耳,殺紅了眼的朱元璋卻幾乎殺了個片甲不留,唯剩一個湯和活到終老。
有人說朱元璋是看在湯和和他既是從小的玩伴,又是與他出生入死幾十載的軍事將領,良心發現讓他收起了五十米長的大刀。
這個說法當然是否定的。
試問朱元璋殺的 李善長 、胡惟庸、藍玉、傅友德等人哪個不是與他同生共死的人?
隻能說是湯和的自保措施做得出色,讓朱元璋感受到自己對他形成不了任何威脅,才讓朱元璋放下了戒心。
我們先看一下湯和與朱元璋的淵源:
《明史·湯和傳》記載:『與太祖同裡閈』 也就是說,湯和同朱元璋不僅是同鄉,而且自幼在一起長大。
為了吃飽飯,朱元璋給地主劉德家放牛;同樣是為了吃飽飯,朱元璋去了皇覺寺當了和尚。
不過這兩個棲身之地都沒能讓他填飽肚子,就在他化緣乞討、飽嘗人間冷暖的時候,湯和已經參加了郭子興的抗元隊伍。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湯和給朱元璋的一封信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據說收到信之初,朱元璋並沒有想著要造反,但是他被同門師兄告發了,說他和紅巾軍有書信往來,莫名其妙的就被扣上了謀反的大帽子。
進也是死,退也是死,朱元璋就去找湯和,投奔郭子興去了。
朱元璋到了郭子興隊伍之後,湯和比他地位高,卻十分尊敬朱元璋,每每像個小跟班似的跟在朱元璋的身後,一點也不在意別人異樣的眼光。
朱元璋也覺得湯和跟在他的後面是理所應當一樣欣然接受。
郭子興死後,朱元璋自己拉起了一支抗元的隊伍,湯和就這樣始終如一的跟在朱元璋的身後,直到輔助他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王朝。
這樣看來,湯和還是朱元璋走向權力之巔的引路人。
可能這也是湯和能夠善終的原因之一。
現在我們再看看湯和為自己成為唯一一個活下去的開國功臣都做了些什麼?
《明史》中記載,『湯和長太祖三歲,獨奉約束甚謹,太祖甚悅之』 也就是說湯和性格沉穩謹慎,對朱元璋也頗為了解。
朱元璋稱帝後,湯和就開始擔心自己功勛卓著會對朱元璋的皇權構成威脅,湯和就開始為自己找退路了。
一、借酒擋災。
史料介紹,湯和喜歡喝酒,並且酒後常常失態,或是胡言亂語,或是酒後理政錯殺無辜,因此受到了朱元璋對其降職的懲戒。
公元1376年,湯和以征西將軍的身份凱旋,朱元璋大擺慶功宴,朱元璋還以醉酒為由斥責於他,湯和唯唯諾諾的謝罪,才被朱元璋放下不提。
第二天,許多大臣都醉酒未醒沒去上朝,就連一向謹慎的 徐達 都沒有去,湯和卻早早地上朝去了。
這一事,湯和在朱元璋皇帝的心裡至少加了幾分,但並不是能夠活命的重要因素。
因為公元1378年,朱元璋晉封湯和為信國公,此時朱元璋仍舊列舉他酒後失態的過失,並命人刻在湯和世襲鐵券之上,以示警醒,湯和依舊唯唯諾諾的接受。
也許湯和正是借著酒後胡言讓朱元璋認為自己是個對朱家天下沒有企圖的人,謙恭接受朱元璋的懲罰與贊譽,至少能夠讓朱元璋看到自己並沒有以功臣的身份居功自傲,而是謹慎謙卑的忠於朝廷,瓦解朱元璋對其開國功臣這一身份的忌憚和戒心。
二、主動請辭,卸甲歸田
雖說湯和一再跟朱元璋明示自己是個嗜酒無度的糊塗人,但真的就能確保無虞嗎?
不能。
昔日同生共死的大臣們都開始面臨著朝不保夕日子,尤其是 胡惟庸 案牽連了無數無辜,更讓他認識到唯有脫離這個權力圈才能保證自己全身而退。
於是湯和主動上書請求辭官歸鄉,他是朱元璋手下第一個自請解除兵權的高級將領,朱元璋自然是心中竊喜,並給湯和在老家賞賜了一座大宅院。
即便是退到了故裡,湯和依舊每年要去朝裡覲見一次皇帝,不能以為『天高皇帝遠』就可以無所顧忌,更需要小心謹慎的行事,湯和對家人也是嚴加要求。
告老還鄉後,湯和還曾重新出兵抗倭,共築衛城59處,倭寇多年不敢侵犯。
每次戰事一完,湯和就回到故裡,不貪功,不戀權。
朱元璋看在眼裡更加欣喜,但是這樣就能讓朱元璋完全放下戒心嗎?
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湯和功高已是既成事實,朱元璋皇帝不會對他完全放下戒備,隻能說是湯和及時功成身退,找不到拿他開刀的借口而已。
朱元璋對待此時的湯和總之就四個字:看你表現。
開國功臣裡的獨獨善終,死後亦極致哀榮
公元1395年,也就是洪武二十八年,湯和病逝。
據說湯和彌留時病到連話都說不出來,隻能對著朱元璋叩首,朱元璋看了大為感動,也許就是在這個時候朱元璋才徹底的對湯和失去了戒心。
湯和死後,追封為東甌王,謚號『襄武』。
朱元璋殺遍了開國之功臣,湯和是明初唯一一個陪朱元璋走到最後的開國元勛,死後能得此殊榮,湯和之智慧?
朱元璋之良心?
不禁感慨,不禁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