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殺人如麻,為何明朝卻不像秦、隋一樣短命?原因其實很簡單。《網路歷史》

眾所周知,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從一個農民一步步登上皇位的,與他一樣起步的也唯有漢朝開國皇帝劉邦了,但劉邦的身份卻稍微比朱元璋好一點點,至少是一個亭長身份。

雖然劉邦也做了一些斬殺功臣的事,但相對朱元璋來說,就顯得十分平和了。

朱元璋在位期間,殺害有功之臣數量也是驚人的,可以說有功之臣差點就被殺光了。

除了湯和以及留給朱允炆的耿炳文之外,其他人幾乎都死在了朱元璋之手,這在開國皇帝當中,也是極為少見的。

而讓朱元璋登上『劊子手』之位,還有他的一項政策——反腐倡廉。

只要貪污60兩銀子以上的官吏,下場隻有一個,那就是死,別無他路可選。

在這期間,朱元璋一共斬殺了共計15萬貪污的官員,這樣的數量可是驚人的,也不是所有的皇帝能有這樣的魄力去做這件事。

有些人可能會有疑惑,朱元璋既然殺了這麼多人,那些人為何沒有站起來進行反抗?

為何明朝卻還能屹立幾百年時間,卻不像秦、隋兩朝一樣短命?

一、制度問題

秦朝、隋朝時期離明朝很遠,可以說明朝在建立之初,曾以他們作為一種參考,不論在制度、經濟、文化、科技等等方面,都要遠超於他們。

秦朝滅亡是基於長時間的動亂,百姓對於秦朝並沒有歸屬感,對於制度也是在慢慢摸索當中,沒有任何的參照物可以模仿。

賈誼的《過秦論》也說明了秦朝滅亡是因為制度不完善,隻知通過嚴酷的律法限制百姓,卻沒有思想來教化眾人。

而隋朝則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那就是隋煬帝楊廣做了一件功在千古,弊在當代的事。

如果他是一位第三任或者第四任皇帝的話,也許隋朝就不會這麼快滅亡了,就如漢武帝,他在前人的慢慢積累下,厚積薄發,才做出了千古一帝的舉動。

但隋朝的底子還不雄厚,楊廣窮兵黷武將民怨積攢到頂峰,才導致滅亡的下場。

反觀明朝,在制度上可以沿用宋朝制度,丞相制不行、中書省不行,朱元璋就直接親設四輔官,還不行,就直接套用宋朝制度。

這一點從清朝身上體現的更為徹底,清朝很多治國制度,基本上都是照搬明朝制度。

所以明朝相比於秦隋兩朝,有著先天性的優勢。

二、民心所向

縱觀秦隋滅亡,皆是因為百姓對整個朝廷沒有任何的歸屬感,想要吃一口飽飯都很難,日子都過不下去了,焉能不造反。

隻不過當時一些世家子弟趁著這個機會,將前朝推翻建起自己的王朝。

對於當時來說,世家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可以左右朝廷的政令。

反觀明朝初期,朱元璋雖然殺了很多人,但百姓卻十分清楚,這殺的人都是為了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甚至百姓還有權力進行上訪。

為了讓百姓有發言權,更是在午門外設立了『鳴冤鼓』,若是在地方上受了冤屈,可以直接上京鳴冤告禦狀,這在中國歷史上可是極為少見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一句話並不是隨便說的,秦隋滅亡也可以理解為『實驗失敗』,但朱元璋所為,卻是真的在為百姓謀福利。

不過對於酷刑,晚年的朱元璋也明白過來,絕對的酷刑也存在著巨大的弊端,也開始有意識的進行改正,這一點在很多皇帝中是極為難得的。

晚年時期,朱元璋也開始逐步將錦衣衛的特權一一廢除,還有當初發明沿用的殘忍酷刑也都廢除,更是選擇了仁慈之主朱標和朱允炆,也希望通過他們用仁慈的手段來改善一下這其中的弊端。

綜上所述,也不難看出來,明朝為何能夠屹立276年之久,隻不過在明朝末年時,卻又走上了每個王朝都會犯的相同錯誤,讓百姓無力生存。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這樣,明朝被李自成這樣的農民起義推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