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要正,開車要穩。
——李三觀
《野史綱目》第899期
——野史綱目——
古人常說:『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從這句話中就可以看出,劉伯溫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到底是有多高。
古往今來,這樣的能人異士還真就不少,商周時期的周文王,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唐朝的袁天罡、李淳風、明朝的劉伯溫,均以能掐會算為世人所熟知。
他們也是人不是神,為何卻能夠有如此本領?
在我看來,他們之所以能夠『能掐會算』,更多的是因為他們具有比常人更加敏銳的洞察力,對於事物發展呈現出來的規律,能夠準確拿捏,並且作出相應的預測。
當然,這些並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最早在商周時期,周文王便推演了周易,再加上上古時期的八卦,配合古人積累的關於自然人文以及天象的記錄,如此龐大的理論作為支持,形成了一套獨有的體系。
在這套體系之中,便足以見微知著,窺一點而推演全局。
幾千年歷史的發展向人們證明了一點:事物發展雖然是在不斷地前進,而他們更多的是一個輪回。
因此,與其說他們是神,不如說他們看現實的眼睛比普通人更亮吧。
那劉伯溫呢?
關於虎年的預測:貧者一萬留一千,富者一萬留二三,到底靠不靠譜,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則寓言呢?
神機妙算劉伯溫
雖然冠以『神機妙算』之名,但我認為,劉伯溫並非有那麼大的能量。
看劉伯溫的經歷就可以看一二。
首先來說,劉伯溫的才華不需要懷疑,他自小就在鄉裡以聰慧而聞名,擁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
除了熟讀科舉內的四書五經之外,他還對那些八卦推演以及奇門遁甲感興趣,這也就為劉伯溫之後的能掐會算打下了基礎。
要不說人不能學雜了,劉伯溫有著過目不忘的本事,在23歲就考中了進士,當上了縣丞開啟了為官之路。
如果他不瞎研究這些其他的科目,老老實實地學習科舉考試內的科目,沖擊下前三甲也未曾可知。
有才歸有才,但是劉伯溫起點低,一個小小的縣丞又怎麼會被別人重用,這也就導致了劉伯溫仕途不順。
幾次為官不順利,劉伯溫一氣之下幹脆就辭官回家,繼續等待明主。
從這件事以及劉伯溫後續在朱元璋身邊的經歷來看,證明劉伯溫這人的情商確實是不太高。
要不然,劉伯溫也不會被淮西勛貴所不容,而這也為他晚年的悲劇埋下了隱患。
劉伯溫與朱元璋曾有過一段問答,類似於『隆中對』一般,因為朱元璋吃著燒餅喝著湯,以如此輕松的方式進行,後人便將這一段對答編成了《燒餅歌》。
除了《燒餅歌》中記錄的那些之外,後世還曾挖出劉伯溫的留下的碑文,上面的內容也留下了一些關於後世的預言。
劉伯溫在《救劫碑文》中的預言
在陜西曾出土了一塊石碑,上面的內容是劉伯溫寫的《救劫碑文》,以幾千年的歷史沉淀為基礎,精煉而成的一篇奇文。
這篇文章的主題內容就是『救劫』,人類遭遇劫難,該如何自救。
內容很多,其中還有關於虎年,貧者一萬留一千,富者一萬留二三的預言,那到底靠不靠譜?
在這篇文章裡面,劉伯溫曾預言初冬季節容易出現瘟疫,並且提到豬鼠年比較難熬。
和當前的疫情不謀而合。
一句平地過猛虎,然後提出了貧者一萬留一千,富者一萬留二三的預言。
人們對於這句話的解讀有兩個解讀方式,第一個解讀便說的是人。
災難來臨,受苦最厲害的就是窮人,一萬也就能留下一千,大致也就是十分之一。
而富裕者則會好一些,能夠留下二三成。
這個預測遵循事物的必然規律,富人的基數小,但是卻占據著大量的社會資源,因此大災大難來臨,他們的保命手段要比窮人強得多,所以留下來的也多。
另一種解釋說的是錢財。
面對災難,除了要死人之外,還需要花錢。
錢財雖然是身外之物,但是也能解決相當大的問題。
一場災難下去,如果控制不好,窮人也好,富人也罷,錢財基本都要花空。
在我看來,面對災難,錢財和生命都會遭受到巨大的威脅,如果瘟疫蔓延開來,連錢帶人都會蒙受巨大的損失。
劉伯溫關於2022年的預言,到底靠不靠譜
個人認為,劉伯溫關於2022年的預言,八成不靠譜,因為2022年已經過去近半年了,雖然疫情出現反復,但是還處於可控的范圍之內,人民的生命財產與安全並未蒙受那樣的損失。
反過頭來再看劉伯溫的預言,實則屬於通用版的說法。
縱觀全文,他是在論述如何能夠躲避災禍。
瘟疫出現的時機,多為初冬之季,這麼多年發展下來的規律就是如此。
而面對災難,一定要解決的就是他所指的『五谷』,也就是吃飯的問題。
民以食為天,所以不管什麼時候,一定要把餓肚子的事情當成最主要的問題來解決。
只要是能將吃飯問題解決掉,他所說的一萬留一千這樣的事,就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