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
——《禮記•學記》
大家好我是江右老王,一個愛八卦,愛文學的人。
在中華歷史記憶裡,由南向北統一全國的隻有一個朝代,那就是明朝。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樣有什麼奇怪的嗎?
這個還真的奇怪,因為不管是東方也好,還是西方也罷。
一般國家的統一,由北向南要輕松很多。
而事實也是基本上都是由北向南統一。
可以說這是一個歷史怪圈。
但如果我們去深究一下也能有所明白。
下面老王從人性的角度,再結合地理因素去分析。
為何由北向南統一易,由南向北統一難。
接著再說為何明朝值得人稱贊。
我們應該聽說過由窮入奢易,由奢入窮難。
由南往北統一,就有點兒這個味道!
南方普遍多山地,北方多平原。
平原地區有平原地區的好,交通便利,便於人文交流。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北方方言種類偏少。
還有一個農作物可以大面積耕種,收成頗豐。
但也因此作物單一,抗災害能力差。
我們在生物學裡面應該有學過,越復雜的生物系統,生存能力越強。
而南方多山多水開發艱難。
這些都是不利的地方。
也因此南方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不屬於政治中心。
真實地講,南方士人入朝為官偏難。
很長一段時間,政治權利是把持在北方世家門閥的手中。
但南方的地理優勢是物種繁多,抗災害能力相對強。
只要不是極端惡劣的情況一般是安穩的。
在古代入朝為官是崇高的。
不然也不會說出學而優則仕這樣的話來。
南方為官之路狹窄,於是更多的腦瓜子基本投註在商貿上。
希望有錢後可以打通關系,有錢後可以請到大賢的人來教育後代。
縮減成兩個字:『搞錢』。
然後逆天改命。
這是南方士人的核心追求。
聽說過天時地利人和吧?
南方士人的處境還真應了這句話。
南方的多山多水,造成物產多樣化。
這樣促進了商品貿易的發展,久而久之營造了良性的經商環境。
又因為物產多樣性,這又相應的減少了因為氣候的惡化而瞬間經濟結構遭到致命的破壞,從而造成混亂。
我們去看北方平原,物種相對較為單一,在農業上受天氣的影響巨大。
這才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內,總是受到北方遊牧民族的劫掠。
因為遊牧民族,放牧。
冬天到了,氣候變糟糕了。
牲畜又遭到禽流感的侵襲。
如果兩種災害同時到來,那麼他們的吃飯問題就很嚴重了。
再一個是因為北方平原的地理環境,造成難守易攻。
再加上極易受到政權的更迭而破壞脆弱的經濟。
而南方地理環境復雜,難攻易守。
看歷史,朝代更迭次數越頻繁,北方人受到的傷害越大。
這種朝代更迭造成北方經濟的發展相較南方要落後一些,自然在經商這一塊的知識積累上沒有南方的雄厚。
但北方的政治思想就要比南方濃厚。
兩相對比,南方可以說很長一段時間處於猥瑣發育。
此消彼長,南方的經濟活力越來越強。
唯一缺憾的就是入朝為官這條大道了。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南方的富裕,造就對政治的渴求愈加旺盛。
而到了隋朝的科舉制的推行,算是給南方士人開了一扇入朝為官的門。
在宋朝可以說是達到了高潮。
有人覺得南方人會讀書,其實錯了,那是積累上千年的爆發。
科舉制的施行,一個是打破了北方貴族對政權的壟斷。
為國家的治理註入了新鮮的血液。
國家更有活力,同時南方漸漸形成了有錢有勢。
又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對朝廷的感激不敢想象。
沒有科舉,那麼千年來先輩們對政治的渴求就無法實現。
所以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南方一般在朝代更迭後,抵抗最久。
這是有原因的,一個是極少受戰亂的影響《家裡錢財多,不抵抗那就一無所有了。
只要新政權給的承諾合理,很容易妥協歸順》,文化熏陶厚。
思想相對保守頑固,文人風骨保存也較為完整。
如果有時間去了解一下儒家的思想,會發現它會讓一個人變得很理性。
也會讓一個人對理的追求近乎瘋狂。
北方由於常年戰亂,很多文化可以說已漸漸斷了傳承。
當然還有其他原因在這裡不做過多贅述。
不幸的是元朝的來臨,是第一個非漢族的統治時期。
在文化上、在感情上、在心理上當時的文人是難以接受的。
所以當時有很多有才的人隱居山林,這裡不分南北。
《元朝沒有得到民間人才的支持,國家的治理自然就比較粗糙》而元朝的等級劃分,漢族為四等人。
更加恐怖的是女子的初夜權的剝奪。
這些不合理的騷操作,和政權的不成熟,無疑是戳痛了很多人的心。
一個受倫理熏陶幾千年的民族怎麼可能接受得了。
這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很多人的憤怒。
這種恨意累積了將近百年。
就差有人振臂高呼了。
在那個時候起義是很容易受到響應。
南北各族人民都翹首以待,希望重獲自由。
明朝得益於此,得到了受到破壞較小的南方士人的擁護,向北又能獲得北方士人的迎接。
所以向北阻力較小。
正常情況,向北統一。
一遇到阻力,越向北打,拖到年末,天氣就越寒冷。
南方帶過去的兵慢慢的士氣就會低弱。
然後飲食不一樣,環境也不一樣,一馬平川。
南方人特別是山裡人很容易失去方向感。
只要北方拖著,在南方士氣最弱的時候反擊。
很容易擊潰對方的。
要知道由北向南,一個是天氣逐漸變暖,第二個物質能夠得到補充。
南方物產豐富啊,不缺吃的。
由北向南打,可以說是越打越順。
可惜元朝不得人心。
明朝真的是一個幸運兒,它的敵人元朝不得民心,而自己民心所向。
阻力小,自然較為容易實現由南向北統一了。
南方士人在宋朝時期嘗到了科舉甜頭。
應該說全國百姓嘗到了科舉甜頭。
通過科舉可以閑魚翻身。
然而元朝雖然1271建立了。
但有一段相當長時間沒有行科舉。
直至延祐元年《1314年》,提倡漢化的元仁宗恢復科舉取士,史稱『延祐復科』。
四十多年沒有科舉取士獲取人才。
自然也得不到全國士人的心。
沒有人才補充的國度自然會出現問題。
期間元朝又多次政變。
這樣的朝代能得人心那就怪了!
各位想想四十年民間累積了多少龐大的人才。
然後又經過戰爭洗禮,所以明朝才能做到不和親,天子守國門。
雖然也有戰爭,但是這種戰爭較為特別,抵抗不大。
人才的保留相較比較完整。
天時地利人和,試問還有那個朝代擁有如此佳運?
世間隻此一家!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僅供欣賞!歡迎大家就要討論!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