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東城區附近,有一座著名的『袁大將軍墓』,該墓墓主人正是明代著名將領袁崇煥。
可是您也許並不知道,本該是清冷的墓地,卻從未斷絕過人煙,有一家人整整17代都守在此處,默默地與袁崇煥英靈作伴。
然而當第17代守墓人去世後,袁崇煥陵園內的守墓工作是否會從此消失呢?
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明崇禎二年,皇太極率後金軍繞道蒙古,直逼北京城下,企圖一舉攻下明朝首都入主中原。
崇禎皇帝迅速發佈詔書,請求駐守在遼東邊關的袁崇煥回京救駕,挽救京城被圍的頹勢。
兵部尚書袁崇煥不敢怠慢,接到聖旨後立即馳援京城,並在廣渠門將後金軍擊潰,北京之圍被解除。
然而不可思議的是,在皇太極反間計的蠱惑下,崇禎皇帝對袁崇煥起了疑心,認為他與敵人相互勾結,準備篡奪自己的皇位。
於是,袁崇煥被崇禎皇帝以『叛國』的罪名施以極刑,並於同年秋天時處決。
自此之後,明王朝的擎天之柱垮塌,歷代皇帝在遼東地區苦心經營的防禦長城也瞬間崩潰,後金軍在當地的勢力范圍開始越來越大,為明朝後期滅亡埋下了禍根。
據史料記載稱,袁崇煥在被處決之後,其本人頭顱就被掛在旗桿上示眾。
可是到了第二天的晚上,袁崇煥頭顱便不翼而飛,而偷盜頭顱的人,正是袁崇煥手下一位姓佘的義士。
佘義士將袁崇煥頭顱盜走後,埋在自家院子中拜祭,並守護在此處直到去世。
直至清朝時期乾隆皇帝為袁崇煥平反,袁崇煥墓葬才初具規模,而到了此時,佘家已經在袁崇煥墓旁守了整整四代。
佘家之所以會如此堅定的守護在袁崇煥墓旁,完全是出自於祖先佘義士臨死許下的誓言。
佘義士留下三條祖訓,一是佘家人永不再回廣東故裡,而是要守在袁將軍的墓旁。
二是佘家人世代不許為官。
三是佘家後人一定要多讀書,因為隻有讀書才能明事理、知古今。
到了今天,佘家人也一直恪守祖訓,從未忘記半點,而到了佘幼芝這一代,正好是第十七代。
據佘幼芝的女兒回憶說,從她兒時記事起,自己的母親就與其他同學的母親不同。
別的孩子在學校上學時,他們的媽媽在中午都會送來熱騰騰的飯菜,而自己隻能啃幾個幹餅,外加一壺熱水。
媽媽每天都忙於寫材料,一有空閑就要到袁崇煥墓園去,並且每次都去很久很久,仿佛每天都要忙很多事情。
直到長大後,她才知道,自己的母親為袁崇煥墓操碎了心,無論是政府規劃陵園土地面積,還是為陵園修繕籌集款項,母親總是跑前跑後,僅僅是手寫的材料,就多達24本。
她還記得,母親佘幼芝常將一句話掛在嘴邊,『袁崇煥將軍守的是忠,佘家先祖守的是義,而我們現在守的則是最後的忠義』。
2020年8月12日下午,袁崇煥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去世,享年81歲。
正是這一悲痛消息的傳來,也令不少人有了擔憂,佘幼芝的去世,是否會對袁崇煥墓葬保護工作帶來巨大影響?
有鑒於此,當地相關部門稱,袁崇煥墓葬屬於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可以由當地人民政府設置專門機構或指定專人負責管理。
這一點聲明,也許會或多或少地給去世的佘幼芝老人一些安慰。
不過話又說回來,佘家十七代都未與袁崇煥墓有所割舍,即使在各個節日時,國家會組織專人進行祭拜,卻總能令人感覺有些清冷,少了一絲世代傳承的執著。
此時可能有人會提出疑問,難道佘幼芝先生沒有後人繼續為袁崇煥守墓嗎?
答案有些痛心,她的確有一個心愛的兒子,名叫焦平。
可是兒子在從廣東來京的路上遭遇了車禍,因搶救無效而與世長辭了。
在記者對佘幼芝的拜訪中,佘幼芝曾說過,『2002年時,焦平陪佘幼芝夫婦看話劇《袁崇煥之死》,遇到有觀眾問『佘家人為袁大將軍守墓到什麼時候』,焦平搶著回答說『永遠』。
『當時我還覺得他太冒失,沒想到如今成了現實』。
佘幼芝為了完成兒子的遺願,便將兒子的骨灰埋在袁崇煥墓附近,並於墓碑旁樹立一座兒子的雕像,甚至還把兒子原來的名字『焦平』改為『佘焦平』,祈願他能夠永遠守護在袁大將軍身旁。
到了今天,袁崇煥墓園已經被相關部門列入規劃范圍內,並實行相對嚴格的管理,墓園修繕工作也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也許正是佘家十幾代人最想看到的好事。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