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皇家宮殿,是保留最為完整,規模最大的木質古建築之一,可以說是古代建築的精華之作,舊時候叫做紫禁城,『紫禁』這個名字,取自古代天文三垣中的『紫薇垣』,紫薇垣指的是天帝居住的所在,對應的是人間皇帝的內院。
紫禁城從明朝的永樂年間開始建造,即使時隔多年,整座建築還是非常牢固穩當,保留精美,由此可見,永樂年間的皇帝朱棣,為此可是撒費苦心的。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給自己的孩子分封,其中朱棣排行老四,被封為『燕王』,但是,古代的皇位繼承,是嫡長子繼承制為主,恰巧太子朱標從小便智慧超群,文武雙全,深得朱元璋的器重,按照事態的發展,朱元璋將會把衣缽傳給朱標,隻可惜,白發人送黑發人,朱標英年早逝,先朱元璋告別人世,太子朱標死後,燕王朱棣便開始覬覦皇位。
讓燕王朱棣沒有想到的是,朱元璋並沒有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自己的長孫,朱標的兒子朱允炆。
洪武三十一年,有著傳奇人生的明太祖朱元璋駕崩,按照朱元璋的遺囑,朱允炆順理成章地繼承大統,改年號為建文,史稱建文帝。
朱允炆繼位之後,擔心各位皇叔的權力過大,開始實行削藩,絕大多數皇叔都被朱允炆順利地削去權力,當削藩的刀落在燕王朱棣身上是,朱棣不想坐以待斃,便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反叛。
經歷了慘烈的戰鬥後,燕王朱棣的大軍攻入應天府,有趣的是,在這關鍵時刻,朱允炆如同人間蒸發般消失了,其去向成為了未解之謎。
後來發生的鄭和下西洋,據說便是朱棣想要尋找朱允炆的下落而發起的。
朱棣便取代了朱允炆,繼承了皇位,成為明朝建立後的第三位皇帝,改年號為永樂,史稱明成祖。
朱棣當上皇帝後,出於種種考量,開始謀劃遷都,在永樂四年,以南京應天府為基本藍圖,紫禁城開始動工,到了永樂十九年,基本上完成雛形,耗時整整十五年,永樂二十年竣工。
紫禁城可以說是固若金湯,要想從城外發掘地道進入紫禁城,可以說是癡心妄想。
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初,專家在修復故宮地表時,發現了一個讓人震驚的一幕,地宮的地磚,不是鋪一層,而是橫七豎八,橫鋪七層,豎鋪八層,整整十五層。
可以想象,要想鋪滿整個紫禁城,需要多少的地磚,更讓人驚嘆的是,這些地磚,並不是普通的地磚,用『金磚』來形容不為過。
鋪設八層地磚,是為了防止有人挖暗道通往城內,是為了確保皇室的安全,這在當時是機密。
從這近8000多萬塊地磚,也可以看出當年的朱棣有多狠!這些地磚的制作難度,按照當時的建築水平,無論是從用料上,還是在制作工序上,都非常不簡單。
據說一個工匠耗時整整一天,也隻能鋪下一塊地磚。
而且每塊地磚,都刻有制作者的名字,絲毫都不可馬虎,如果出現瑕疵或者疏忽,制作者便會受到嚴厲的處罰,或是被發配從軍、或是被流放,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為此付出性命,其殘酷程度,是後世難以想象的。